西方媒体看中国(131)境外赌场 GDP增长高昂代价

标签:

【大纪元1月31日讯】

连接收听
中国的境外赌场旅游

(希望之声记者迎风报道)携带公款到邻国豪赌成了中国腐败干部的新嗜好。这是一桩无本万利的生意:赢了归己,输了反正是国家的钱,巧立一个名目就可以全部报销。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在“赌场旅游”的标题下写道:

“邻近中国的越南、缅甸、老挝和朝鲜的赌场大多用中国的资金、依靠中国职员开办,甚至水电也往往由中国供应。经营的项目还有银行业务和电信设备,这清楚地表明,边境两方的地方政府都参与了这些活动。

以旅行团形式组织起来的中国人走进金正日的工农国家、社会主义朝鲜的赌场。一名香港企业家在朝鲜一个边境城市经营的赌场完全面向中国游客,据说去年有五万人光顾。首都平壤一家涉外酒店中也有一个小赌场,工作人员和赌徒都是中国人。在前葡萄牙殖民地澳门,中国的干部们在世界著名的赌台前相聚,这里近一半的赌徒来自中国,因为干部们前往澳门十分方便。

一些干部把贪污的政府公款或国营企业经费输得精光的事件现已传了出来,但这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前沈阳副市长马向东到澳门豪赌三十次,输了四千万元人民币,前厦门副市长在澳门一天就输了三百五十万元。延边一名干部把盗窃的七百万元输完后,潜入地下,销声匿迹。这样的干部,正式月薪约为二千元。”

中国高速经济增长代价高昂

BBC本月二十五日报道:

据官方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在过去的一年里继续高速增长。据中国统计局数字,2004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9.5%。

分析人士指出,数字如果可靠,其实表明中国经济稍有降温。

2004年,中国经济继续向一辆开足马力的火车头。

种种迹象表明,在经济继续高速发展的中国,由于制度不公平而造成的很多社会问题也在急速增加。

对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领导人和他们手下的经济智囊来说,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简直“不可思议”

很多人想知道中国在世界性经济疲软期继续保持高增长势头,到底因为什么?

不过,即使是在中国,单单因为GDP高速增长而欢呼的日子早已成为过去。
此前国家统计局有官员表示,2004年GDP统计仍未引入“绿色GDP”的概念。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意识到维持过高经济增长率也是要付出高昂代价的。

高速的增长使人们手中的钱多了、买房子、买车的人多了。与之俱来的是更加堵塞的交通和更多的污染。高速增长也导致各类原材料和能源变得极度紧缺、社会上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各类社会问题激增。

尽管北京决策层已经多次拿出政策紧缩银根、严控信贷、“冷却”水泥、钢材等行业,但看来政策收效有限。

专家们指出,中国在经济体制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松绑”。也就是说,中国经济体制中政府性行为仍然过多,还未能真正像一个自由市场经济一样,允许市场的力量自然舒解“经济瓶口症”。

经济学家们指出,造成中国目前经济继续高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过度投资。过度投资与民间消费疲软结合在一起,使得中国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

这个星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刚刚公布了以分最新社会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民间人数众多的低收入阶层,不满情绪越来越高。

风俗民情不断变化的中国社会

为援助海啸地区灾民,中国民间积极捐款,总额已达一亿五千万元。新德意志报报道:“中国社会一直面向家庭。直到今天,人们在家庭范围内,广义上也包括朋友在内,都在经济上互相帮助,尤其帮人摆脱困境简直成了义务。一旦出了家庭的圈子,助人为乐的精神就嘎然而止。在中央集权的中国,博爱、善举和见义勇为很少见。”

西风东渐,中国的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节日感到厌倦,对西方节日却十分钟情。法兰克福汇报驻华记者以中秋节为例说,中秋月饼成了行贿物品的外包装,月饼内不仅有高级手表等物品,甚至有金条,受贿者当然是有权有势的党政干部,文章接着写道:“新年时,这一切就变得更公开、更贪婪了,大量的金钱在此期间易主。但年轻人缺钱,正如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一份调查报告所说,年轻人刚开始自己的职业之途,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下。过去人们以为,中年人负担最重。但调查报告得出的结论是,二十至三十岁的人最辛苦,他们在家庭的温暖巢穴中长大,现在一下子落入冰冷的水中,要找好工作、漂亮的女朋友,还要自己买房子。节日的时候,他们想休息一番、安静地舔舐自己的伤口,或者与爱人一起度过一段美好的时间。

但中国的节日并不能给他们提供这一切,中国节日讲究吃好的、讲究馈赠贵重礼品和烦人的串门走访。而西方节日则使年轻人感到摆脱了家庭和传统的累赘。他们写贺卡、互致问候,不过写的是“恭喜发财”!”

中国的交响乐团在走向世界,欧洲的乐团也前往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演出。法兰克福汇报在报道了中国乐坛的兴旺景象后不禁问道,为什么今天的中国人比德国人更为重视贝多芬、布拉姆斯等古典音乐家?该报这样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中国富有活力的年轻一代显然特别喜爱毛泽东当年憎恶的东西。在拥有名牌服装和自己的汽车后,文化排到了第三位。其中既有祖先的封建主义艺术形式,也有西方资本主义的东西。”

与西方古典音乐相反,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京剧在中国却日薄西山。新苏黎世报说:“今天,京剧整个给人以悲哀和破落的印象,逐代相传的知识有可能灭绝。现代思潮也威胁着京剧,只要问问熟悉的年轻人,他们最后一次看京剧是什么时候,他们就会感到惊诧,并回答说,他们活到现在还从来没有看过京剧。他们说,京剧是老陈货,是给老年人看的。再说他们反正听不懂舞台上的古代使用的词句。花钱看京剧,还不如买现代音乐的音碟,否则顶多买一些折子戏听听。只有退休人员才有时间看整部头的京剧。外国游客看的传统京剧也经过剪裁,以便在时间长度上达到游客能接受的程度。”(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西方媒体看中国 "反分裂国家法"引起的争议
西方媒体看中国(123)整容 拆迁 网络监控
西方媒体看中国(124) 中国经济现状和对西藏文化的冲击 
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批评一针见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