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中國控制違規電廠建設

標籤:

【大紀元1月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蔚然報導) 中國政府下達緊急通知,嚴格控制違規電廠的建設,擔心全國各地一窩蜂上馬的電站項目,會導致今後一段時間內電力供應由短缺轉為過剩。 *國務院下緊急通知*

國務院最近下達緊急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和電力公司在星期五之前上報所有建設中的電力項目,並停止未經授權的建設項目。中國國家發改委表示,2004年批准的新建電廠總裝機容量是6千萬千瓦,但是實際開工電廠的總裝機容量是1.8億千瓦,違規開工1.2億千瓦。

最近兩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增長,電力已經從90年代末的供大於求轉變為供不應求的狀態,突出體現在2004年出現的電荒。除了居民用電受到影響外,很多地方的工廠也被迫在夜間開工,避開用電的尖峰時段。在電荒的刺激下,各地的發電項目紛紛上馬。有報導說,新建電廠的供電能力,是2004年電力短缺的三倍之多。

*埃貝爾:兩年內可能電力過剩*

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能源項目負責人埃貝爾向本台表示:“中國一直面臨電力短缺,所以大家都覺得,最好是立刻擴大供電能力,但是他們的建設又缺少規劃。如今,北京看到全國各地紛紛湧現出沒有中央統一指導的電廠建設項目,突然意識到,今後兩年內恐怕會出現電力過剩。”

*吳康:違規項目經地方批准*

北京這次整頓電站盲目建設主要是針對那些未經批准的建設項目。美國夏威夷大學東西方研究中心的能源問題專家吳康告訴本台,所謂的未經批准其實並不准確,因為這些項目是經過地方政府批准的,只是沒有經過中央的批准。按照中央文件的規定,興建電站可能確實要通過發展改革委員會同意,但是在執行這一規定的時候往往沒有一定之規,電力短缺的時候就放鬆一點,電力過剩時就收緊一下。

吳康說:“現在短缺很嚴重,經營發電廠就會有利可圖,無論你是國家電力還是地方電力。這個需求很大,所以大家都看到這是一個商機,所以地方政府一方面是為了顧及自己的經濟增長速度,因為起碼到目前為止,經濟增長速度還是考核地方官員的標準。如果他上馬小電站的話,他既可以解決短缺問題,還可以賺錢,所以他就會在所謂政策許可或是邊緣模糊的情況下批准一些。”

*吳康:國家、地方電力公司競爭*

吳康補充說,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矛盾還體現在地方電力公司和國家電力公司的競爭上。

他說:“如果這些小電廠真地建成了,如果經濟一旦放緩,矛盾就出來了。中央電力的管制從好的方面來講是比較嚴格,從壞的方面來講是非常死板。而且國家對電價有規定,國家電廠可能會遵守這個規定,而地方電廠就比較靈活。這樣的話它在競爭方面就會受影響,國家利潤也就會受影響。”

*埃貝爾:有待觀察*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埃貝爾也認為,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的利益衝突,讓外界對北京整頓地方電廠建設項目的能力感到懷疑。

他說:“我不知道中央到底有多大的權力,去關閉電廠,或是讓建設項目下馬,北京這次是否會大力貫徹國務院的通知還有待觀察。”

*吳康:國家規劃有誤*

中國電力市場的供求狀態,最近二十年來幾起幾伏。80年代中期曾出現短缺,到90年代中期又發現過剩,所以提出三、五年內不建燃煤電廠,結果最近兩年中國經濟走入正軌,再次出現電力短缺,又刺激了電力項目的紛紛上馬。美國夏威夷大學東西方研究中心的吳康告訴本台,這種循環往復既是經濟快速發展的國家的共性,也要歸咎於中國在電力規劃方面的錯誤。

他說:“國家在規劃方面工作做得不好的話,就只能採取短期的其它方式來彌補。這樣就出現了在緊缺的時候,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有意是指政府甚至鼓勵這種小煤礦呀、小電站呀大力發展,來彌補不足;然後又過剩,又突然大量去砍掉這些東西。底下的民營企業家、投資者、老百姓實際上也是很困惑的,因為它在政策上變化太厲害。如果它規劃做得好的話,就不會出現這種需要的時候就有意的鼓勵或無意的放縱,到最後採取限制的方式,這種浪費還是比較大的。”

*北京稱要採取強硬措施*

據報導,為了體現決心,北京表示,對那些執意不關閉的電站和違規建設項目,可能採取切斷銀行貸款、剝奪鐵路的煤炭供應等強硬措施。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專家:政府不應處理漢源抗議者
日本計劃透過與美國結盟輸出核電廠技術
台灣 亞洲家電廠商的先驗市場
電漿電視面板壽命 有待延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