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廣:為自由化正名——兼論自由與反自由之爭

孫文廣

標籤:

【大紀元10月13日訊】沒有自由不可能有民主,爭取自由是獲得民主的前提,極權主義的重要標誌就是全面剝奪公民自由權利,包括公民的表達、信仰、新聞、結社等自由權利,一旦公民的這些權利被剝奪,群體只能由少數人實行專政、為所欲為。

1)爭取自由權利是實現民主的必經之路。

極權統治必然造成廣大民眾怨憤、不滿,統治者為了求得穩定,為了維護他們的利益,必定會壓制封鎖不同的聲音,剝奪民眾的自由表達權利。

民眾如果不能爭取到自由權利,即使進行形式上的選舉,那也只統治者是欺騙民眾的花招。

他們的所謂選舉,都是在嚴密操控下進行的;選舉的提名權牢牢的掌握在當權者手中,異見人士休想進入候選人的名單。你要獨立參選嗎?你沒有表達的自由,(包括出版、言論、集會、新聞自由),你如何讓選民知道你的事蹟和觀點?在極權時代,如果一人一票選國家元首,在毛澤東時代,必然毛澤東當選,在朝鮮,是金日成,在羅馬尼亞則是齊奧塞斯庫當選。在伊拉克薩達姆可以得到100%的選票。這說明了自由是民主化的前提和基礎,沒有自由談不上民主化。統治者完全掌控了媒體,民眾成了政治上的聾啞人,他們只能知道毛澤東、金日成、齊奧塞斯庫的偉大、正確的 。

2)何謂自由化

公民本應享有自由權利,這是人類的普世價值,即使按照中國的現行憲法,公民也應有言論、出版、新聞、結社、遊行、示威、信仰、人身、選舉等自由權利。爭取自由權利的過程就是自由化的過程。自由化的過程是公民自由權利的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過程,自由化就是實現自由權利。初步實現自由化的標誌應該是,開放報禁(新聞自由)和開放黨禁(結社自由)。只有開放了報禁和黨禁,才能逐步啟動一個國家的民主化。

今年大陸選拔“超級女聲”, 不採取過去的專家評審的辦法,由觀眾直接自由投票,結果數以百萬計的人參加了投票。盛況空前,好評如潮。參選者也各顯其能,有很多創新。但就是對這樣的自由選舉歌星的活動,有人也要反對“自由化”,看來爭取自由化的過程來日方長,我們應該有耐心有韌勁。

3)鄧小平鎮壓自由化

中國反對自由化的始作俑者當然是毛澤東。毛死後,大家利用否定“文革”、“大躍進”,平反冤案的機會,使用大字報、出版刊物、發表演講等方式,表達政見,這些活動遭到了鄧小平的強力鎮壓。

1979年中國出現西單“民主牆”運動,鄧小平在1980年1月說:“現在有一些社會思潮,特別是一些年輕人中的思潮,需要認真注意,例如去年‘西單牆’的許多東西,能叫它生動活潑?如果讓它漫無限制地搞下去,會出現什麼事情?”

他還說:“絕不允許宣傳什麼包括反革命分子在內的言論出版自由、集會結社自由;絕不允許任何人背著黨,同這些人發生聯繫,……有些秘密刊物印得那麼漂亮,哪兒來的紙?哪個印刷廠印的?他們那些人總沒有印刷廠吧。印這些東西的印刷廠裏沒有共產黨員?支持這些人活動的有一些就是共產黨員,甚至於還是不小的幹部。對這些黨員要講清楚,他們的立場是非常錯誤、非常危險的,如果不立即徹底改正,就必須受到黨的紀律處分。”(注1)

從這一段話中可以看到鄧小平鎮壓自由化的兩個手法。一是給爭取自由化的人,加上“反革命”帽子,論罪判刑;再一個是對自由化的出版物,要追查印刷廠,每個工廠都有黨委或黨支部,要查那裏的黨員幹部,要進行黨紀處分,誰都知道,印刷廠裏必定有個黨委,廠長也是黨員,黨票就是官票,有了黨票才能當官,升官,撤了黨票就是斷了官路,那對那些當官的人黨票是天大的事,誰不害怕?用這種辦法封殺出版自由,是一個絕活,能充分體現社會主義的特色,出版社都是國營的,在那裏都有黨委,抓住基層黨委,就能封殺一切有不同聲音的出版物。

4)鄧小平支持批《苦戀》

1979年左派批判白樺的文學作品《苦戀》,得到了鄧小平的有力支持。這次批判實際上是鎮壓了當時的大文藝自由化。鄧小平在一次同中央宣傳部門負責同志的談話中說:“總政提出了批判《苦戀》的問題,最近我看了一些材料,感到很吃驚。有個青年詩人在北京師範大學放肆地講了一番話,有的學生反映:黨組織在學生中做了很多思想政治工作,一篇講話就把它吹了。學校黨委注意了這件事,但是沒有採取措施。”

在這次講話中他還突出了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問題,他說: “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核心是反對黨的領導,而沒有党的領導就不會有社會主義制度。”(注2)

為了反對自由化,鄧小平不遺餘力,1980年講話中,他為自由化加上反革命帽子,1981年他給自由化加上了“資產階級”的帽子,他反對的都是自由化。

5)鄧小平扼殺大字報

毛澤東活著的時候,提倡過大字報,當時是為了發動群眾打右派,打倒劉少奇,打擊走資派,批判劉鄧路線。“文革”中修改憲法,加進了“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的內容,鄧小平複出之後,下決心修改憲法。他說:

“‘四大’,即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這是載在憲法上的。現在把歷史的經驗總結一下,不能不承認,這個‘四大’的做法,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從來沒有產生積極的作用。憲法有關‘四大’的條文,根據長期實踐,根據大多數幹部和群眾的意見,黨中央準備提請人大常委會和全國人大審議,把它取消。”(注3)不久在中國的憲法中取消了大字報的內容。

其實大字報是一種簡單的、大眾化的表達形式,可以被民眾使用,當做一種民意的表達形式。憲法中值得修改和刪去的內容比比皆是,為什麼鄧小平偏要修改憲法,取消大字報的內容呢?其實這也是為了限制民眾的自由權利。自此以後基層大字報很少了,有人貼了大字報就要撕掉。現在全國腐敗現象極其普遍,基層民眾議論,如果允許自由張貼大字報,腐敗現象不會如此猖獗,說明民意缺少表達形式和渠道,腐敗就會蔓延。

6)鄧小平反自由化迫使胡耀邦下臺

1985年9月18日北大學生對社會現實不滿,上街遊行。當時黨內彭真、王震、鄧力群要求反對自由化,並要寫入黨的檔,而陸定一、萬里則持反對意見,在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八日,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上,鄧小平旗幟鮮明的主張反對自由化。他說:

“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我講得最多,而且我最堅持。為什麼?第一,現在在群眾中,在年輕人中,有一種思潮,這種思潮就是自由化。第二,還有在那裏敲邊鼓的,如一些香港的議論,臺灣的議論,都是反對我們的四項基本原則,主張我們把資本主義一套制度都拿過來,似乎這樣才算真正搞現代化了。自由化是一種什麼東西?實際上就是要把我們中國現行的政策引導到走資本主義道路。”(注4)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到,在中共高層反對自由化最堅決、最持久的是鄧小平。文革中說鄧小平是走資派,實際上鄧小平在政治上是堅決反對走資本主義(自由民主)道路的。說他是“走資派”至少在政治上是莫大的冤枉。八十年代中期在胡耀邦任總書記之後,知識份子中思想比較活躍,要求政治改革,實現自由民主,這時鄧小平發表講話,反對自由化。他說:“中國在粉碎“四人幫”以後出現一種思潮,叫資產階級自由化,崇拜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自由’,否定社會主義。這不行。中國要搞現代化,絕不能搞自由化,絕不能走西方資本主義道路。對搞資產階級自由化並且觸犯了刑律的人,不嚴肅處理是不行的。因為他們搞的這一套無非是大鳴、大放、大字報,出非法刊物,實際上是一種動亂,是“文化大革命”遺留下來的做法。我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實行開放政策,同時也要求刹住自由化的風。”(注5)

由於胡耀邦在政治改革上的開放態度,再加方勵之、劉賓雁、王若望等知識份子的鼓動,1986 年底和87 年初,大學生的示威遊行不斷,遍及十幾個城市,引起保守派的反彈,最後在鄧小平的主持下,以反對自由化不利為由,撤了胡耀邦總書記的職務。把方勵之、劉賓雁、王若望開除出黨。從而開始了新一輪反對自由化的宣傳運動。

7)反自由化 鎮壓六四 軟禁趙紫陽

1989年4月胡耀邦去世,很多大學生紀念他,舉行集會、遊行、示威,這些活動被當局認為是自由化。於是發表社論壓制,說學生這些活動是動亂,由此帶來更大的示威抗議活動,矛盾激化,保守派調軍隊,開槍鎮壓學生,趙紫陽反對開槍鎮壓,被罷免總書記,軟禁16年。很多主張自由化,一大批支持或參與學生運動的知識份子,大學生,被抓捕,判刑,有些逃亡國外。

一場自由化和反對自由化的激烈鬥爭最後以保守派獲得勝利,革新派受到沉重打擊而結束。

89年春的學生運動實際上是一場爭取自由化的運動,如果說把自由化和民主化,看做是實現民主化社會的二個階段,自由化是為民主化做準備,那麼六四運動可以說是一場爭取自由化的運動。

8)江澤民反自由化有功,升為元首

1986年安徽中國科技大學的學生要求民選人大代表,得到副校長方勵之的支持,學生遊行,高呼“要求自由選舉”“不自由毋寧死”,不久上海交通大學學生也要求遊行,擬出的口號是“爭取民主,爭取新聞自由”。交大的學潮報告到黨中央,總書記胡耀邦指示:要疏導對話解決問題。交大出身的上海市長江澤民,去交大處理學潮,他軟硬兼施,又用英文背誦林肯葛底堡的演說,又是強調上海不能動亂,說如果上街阻斷交通結果非同小可,上海電視臺廣播了公安局的通知,遊行示威一律要提前登記,負責人簽字,否則就算違法,員警可以抓人。江澤民還召開八千人幹部大會。明令工人不准上街遊行,違者扣發獎金。江澤民平息了學潮之後,立刻秋後算賬,開除了交通大學一百多名“帶頭鬧事”的學生頭頭,其開除數列全國之首。不久上海市委下令“社會報”停刊,因為他們刊登了自由化的學者郭羅基的採訪,還決定開除王若望黨籍,宣佈改組上海出版的,宣揚自由化的《世界經濟導報》。

因為江澤民反對自由化有功,在1989年六四之後,在鄧小平的主導下接任了總書記的職務,登上了全國最高領導人的寶座。這也說明鄧小平提拔幹部多麼看重在反對自由化中的表現。

9)自由化和反自由化之爭

1976年9月毛澤東死去,10月抓捕四人幫,人們開始對過去極左的東西進行批判,重新審視歷史,很多人有了說話的機會。當時中國的政治出現了逐步走向自由化,民主化的可能性。社會上有一種要求實現自由化的力量。出現了一些有自由化傾向的評論、文藝作品,和能夠表達民意的報刊,這都是自由化的苗頭。在黨內也出現一批同情支援自由化的幹部,他們支援政治體制改革。但是在黨內也有一批極力反對自由化的人物,他們給自由化加上“資產階級”的帽子,以使得反自由化,更符合老祖宗的意識形態。

回顧1976年之後的近三十年的歷史可以看到,自由化和反對自由化,是這段歷史時期中國政治鬥爭的主體。可以說這是路線,方向之爭。因為黨內高層,反對自由化的一方始終處於強勢地位,加之民間勢力不夠成熟,以致1979年的民主牆運動遇到鎮壓,魏京生被重判15年。1986年的學潮被鎮壓,胡耀邦被罷免,1989年的學生運動,遭到殘酷鎮壓,王丹和一大批民運人士,黨內的革新派或被判刑或流亡國外。趙紫陽被軟禁。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們應該理直氣壯地為自由化正名,我們要以中國現行憲法為依託,利用各種形式推動自由化,凡是維護自由權利的活動,我們都應該給以支持,鼓勵。不論海內外,黨內外,凡是對中國的自由化做出有益的事、講出有益的話、提出有益的建議,我們都應該表示歡迎。

鄧小平在1981年曾講過,反自由化要搞二十年,1992年他又講,反自由化“現在看起來還不止二十年。資產階級自由化氾濫,後果極其嚴重。”(注6)幾年以後鄧小平就去世了,看來鄧小平至死不忘反自由化。但是世界潮流終究不會被少數人擋住。我們應該堅持爭取中國的自由化,二十多年過去了,只要沒有實現自由化,我們還會不斷地爭取。

注1:鄧小平選集二卷P252
注2:鄧小平選集第二卷P.389
注3:《鄧小平選集》二卷P257
注4:《鄧小平選集》三卷P181在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上的講話
注5:《鄧小平選集》三卷P123
注6:《鄧小平選集》第三卷P.379

2005年10月11日于山東大學(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孫文廣:看農民上訪有感
孫文廣:從上訪到請願、示威
孫文廣:農民人身自由不容侵犯
孫文廣: 誰 逼死老農石明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