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宜三:教育的噩夢

武宜三

標籤:

【大紀元10月26日訊】以下是一本十年前的雜誌《黨史博覽》(1993年第6期)刊登的某初級中學給一年級新生的《入學通知書》:

xx學校xx同學:
根據你的考試成績,已被我校錄取。接通知後於8月4至5日持通知書、准考證來我校報到。來時帶:鄉收桌凳費50元;鄉借資300費元;雜費6元;住宿費8元;修繕費8元;文體費4元;水電費6元;書費120元(兩季課本,餘缺待算)。另代收:保險費3.5元;治安費1元。總計506.5元。逾期不報者,由備取生頂替。
xx縣白營鄉第一初級中學
1993年8月1日

其中該交的只有雜費、住宿費、書費(一季)計74元,僅占總額的14.6%;不該交的卻佔85.4%。特別 “鄉收”、保險、治安,無異勒索、明搶,完全不顧政府的體面和國家的尊嚴。當年中小學亂收費之名目繁多,已令人咋舌。能叫出名字的收費還有文體費、檔案費、班費、實驗費、水電費、綠化費、衛生保健費、防疫費、考試不及格費、補課費、留級費、桌椅押金費等五十餘項。

十年以後的今天,當然更變本加厲,眼花繚亂。教育對廣大老百姓,仍然是一場惡夢。到2004年為止的十年內,大陸教育亂收費的官方統計數字是2,000億元。城市熱門中小學擇校費或贊助費數額亦令人瞠目結舌:哈爾濱一所重點小學的擇校費要3.5萬元,北京一所著名小學的擇校費去年已漲到7萬元。鄉村政府則通過中小學校徵收農業稅、敬老院費、集資費、超計劃生育罰款等五花八門的費用。還有一些學校則強行推銷保險、食品、學具等。

學費猛於虎的局面難以扭轉的原因有:首先是教育被國家壟斷,民間資本難以進入;其次,教育投入嚴重不足,大陸教育投入占GDP比例多年來一直在2.3%~2.7%之間徘徊,2002年雖達到3.3%,但仍遠低於世界4.2%的平均水準;第三,教育資源分配極不平等,城鄉之間不平等,在城市學校之間的彼此地位亦極懸殊;第四,中共為了轉移教育投資的壓力,提倡教育產業化,使教育掙錢成為學校的普遍風氣,為社會的急功近利推波助瀾。

於是乎,許多青少年只好被迫失學,青少年或家長為學費自殺的慘劇時有發生。有人說,中國教育投資不及非洲的烏干達,失、輟學兒童人數世界第一; 中國貧困家庭子弟考上大學,因為貧窮而導致父母自殺、家破人亡的案件數,世界第一。這種慘劇在舊中國卻是聞所未聞,相反的例子卻很多。今年 78歲的張蓬才老先生退休前是重慶市萬盛南桐礦業公司醫生,出生于萬盛區金橋鎮青山新村一貧困農家,從小父母雙亡,無錢上學。1941年,當時富甲一方的教育家劉子如先生創辦青山新村小學,窮孩子可免費入學,13歲的張蓬才得以踏進學堂(《重慶晚報》)。在萬惡的舊社會,父母雙亡的窮孤兒可以免費入學讀書;鶯歌燕舞的新社會,卻有千萬父母雙全的幸福兒童被關在學校外面。有人還想起小說《紅旗譜》中,“農民的孩子因為家裏窮都是上‘師範’ 或者‘軍校’之類不用家裏出錢還管飯吃的學校” (李盾:《“知識改變命運”與“讀書賠錢”》,《中國報導》420期) ;天可憐見,興辦這些學校的 “舊社會” 恰恰就是讓這些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給打倒了。毛澤東就是個“不用家出錢”讀書的師範生;《紅旗譜》中讀師範的朱運濤、江濤等都是堅定的舊社會破壞者;更有甚者,當年那些受共產黨煽動的大學生是吃飽了飯,口袋裡還裝上幾個饅頭,再上街遊行,大喊什麼 “反饑餓、反迫害、反內戰” 口號的。

中小學亂收費,大學則高收費。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國高校生均學費已經從1995年800元左右上漲到了2004年的5,000元左右,進入新校區的學生的學費則在6,000元左右;住宿費從1995年的270元左右,上漲到了2004年的1,000元—1,200元;再加上吃飯、穿衣等,平均每個大學生每年費用在萬元左右,四年制大學生需要4萬元左右。2004年我國城鎮居民年平均純收入和農民年平均純收入9,422元和2,936元。以此計算,供養一個大學生,需要一個城鎮居民4.2年純收入,或一個農民35年純收入,即不計吃飯、住房、交通、穿衣、醫療、養老等費用。

可是中共教育部長周濟卻對《人民網》記者說,大陸教育取得了 “兩個歷史性跨越的成就”:一, “中國基本普及義務教育,基本掃除了青少年文盲,這對一個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是個了不起的成就。”二,“中國的高等教育在過去六年之中,規模翻了兩翻,現在的規模是1998年的4倍,而且國家的教育品質還在不斷提高。現在中國高等教育在校人數已經超過了2,000萬,毛入學率達到19%,進入了國際公認的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階段”。睜眼說瞎話,真是無恥之極!

26-oct-2005

--轉載自《新世紀》網站(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武宜三:「港人治港」與「民族自治」爲什麽都失敗?
武宜三:中共向誰「展軍威」?
武宜三:「人才大國」還是「奴才大國」
武宜三:中國的礦難與國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