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基礎不紮實存在隱憂

標籤:

【大紀元10月5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五日電)雖然中國已有八十多種產品的產量高居世界第一,但是在表面蓬勃發展的製造業背後,卻有根基不紮實、核心技術依靠外國等隱憂。中國的瞭望東方週刊以「日本若地震,中國電視造不成」,生動的勾勒出中國製造業的問題。

這篇分析文章指出,如今世界上無論是服裝、玩具,還是電器、信息產品,到處都是「Made in China 」的標籤。然而,在「中國製造」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事實,那就是中國產業鏈中的尖端核心技術,幾乎全部依賴外國引進,中國本土企業所能進行的只是低、中級生產。不僅如此,大量進口的基礎設備,已經對中國的產業安全構成了威脅。

文章以機床業為例指出,二零零四年中國是全球機床第一大消費國、第一大進口國,進口十二萬七千八百台機床,總值高達四十一億美元,「這麼大份額的進口,已經對我們國家產業安全構成了威脅。」

尤其越是尖端工藝的機床,越依賴進口,大型及超大型機床、精密機床,或者要加工非常複雜的曲面,比如潛艇螺旋槳的機床,都需要進口。

上海機床工具集團高級工程師徐正平指出,「關鍵的東西不行,國產的可靠性精度密度都很差,只能進口。但人家還控制我們,關鍵的有可能涉及軍工的還不賣給我們」、「我們競爭不過人家,這是我們機床工業的悲哀。」

文章說,中國製造業的問題不但基礎行業有上述問題,消費類產品的製造也不容樂觀。

以彩色電視為例,一向被看作中國製造業成功超越進口貨的案例。但是,上海廣電信息產業公司高級工程師顧建光披露真相卻是:「如果日本發生地震,中國的電視製造就會受到影響。」

原因很簡單,電視機中的主晶片很多都是從日本進口的。中國商務部統計,僅二零零四年上半年,中國晶片進口額就達兩百六十二億美元,而出自中國企業設計的晶片,佔中國晶片使用量的比例「幾乎為零」。

中國大陸產業觀察家劉步塵說,像平板電視,中國能夠生產的只有外殼支架和一些輔助電路,至於面板、驅動電路這些核心部件,中國完全不能生產,而核心部件的成本佔整機成本的八成五至九成,這種情形「就像瘸子走路始終丟不掉兩個枴杖,別人把雙枴拿走了,根本站不起來。」

中國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描繪中國製造業在國際分工中的位置:「比如做一件襯衫,名義上是中國製造,實際上可能面料來自美國,扣子來自歐洲,設計來自巴黎,中國做的只是用針線按圖紙縫一下。」

相關新聞
雙十國慶日
沒有中共 中國人民生活才能蒸蒸日上
美國防週刊:華府專家開始挑戰一中政策
日本的紅包袋
日本的紅包袋 人氣 45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