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新紡品配額制度 中國廠商何去何從

中國紡織品出口貿易系列報導(三)

人氣 4
標籤: ,

【大紀元11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羅莎報導) 全球紡織品配額自本年取消時,許多經濟學家預測中國成衣製造商將從中受益,而其競爭對手如孟加拉及柬埔寨等開發中國家將受到負面影響。然而,目前的情況與當初預期不符。

本年中國成衣出口迅速成長,引發歐盟及美國採取限制措施以保護當地就業機會,致部分中國紡品製造商裁員或將生產轉移到蒙古、奈及利亞、柬埔寨、越南等海外工廠以規避配額。有些企業則將半成品運至香港,在香港縫製為最終成品,俾利產品能貼上「香港製造」的標籤,以避免受到配額限制。在此同時,原預測孟加拉等可能成為全球紡品貿易的輸家,其訂單現已逐漸增加。

中國政府表示,美國與歐盟所採行的進口限制措施將影響大陸23億美元的出口,並造成16萬人失業。在中國的紡織成衣業者如何因應配額限制措施的變局,該措施所透露的意涵究竟是危機還是轉機呢?

積極開拓內銷市場

中國目前之外貿依存度已達到了8成,這一比例遠高於其他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水準,然而過大的貿易順差並不一定是好事。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宇燕即指出,中國目前擁有較多的貿易順差,成為歐美上半年對紡品設限的主要原因。另中國過高的貿易順差必然導致內需不足。據分析,一個大國的經濟發展促進因素,國內消費應占主導地位,達到70%左右。如美國國內消費對經濟的貢獻達到78%﹔日本更高,占85%,而中國則相反。另已有相關分析指出,中國內需市場將於3-5年內大幅增加,故擴大內需,並降低對外貿的依賴度,應是中國政府未來應該推動的政策方向,而廠商亦應及早作規劃。

紡品出口應自我設限

有專家指出,中國紡織業應採取自我出口設限措施,其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倘若中國紡織業不自我限制出口,勢必衝擊國外紡織業,屆時各國將透過管制進口方式,嚴重影響中國紡織業;另一方面,自我限制出口的重要目的在於提升出口產品的品質,使產品附加價值較高的出口企業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如何進一步提升產品品質,避免惡性的削價競爭,應該是中國政府及廠商應該共同面對的嚴肅課題。

赴國外投資設廠

鑒於美、歐限制中國成衣出口的配額作法,已使得歐美採購商為分散風險及增加採購管道,而將部分訂單轉移到亞洲其他國家,故中國已採取「走出去」戰略,鼓勵紡織業到海外設廠及收購銷售通,以規避與歐美所產生的貿易摩擦,降低貿易風險。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發言人孫淮濱即表示,大陸與東協在地域、產業優勢互補、文化及民族等方面具有共同的基礎,大陸與東協所推動的自由貿易區將使區域經濟一體化向前邁進一大步,赴東協投資設廠應是一項明智的選擇。

歐美將加強查緝紡品違規轉運

歐美對中國進口紡品實施配額限制後,許多業者採取變通作法。部分紡織業者將成衣運往未受配額限制的第三國,在繳交些許費用後,即加上「菲律賓製造」、「摩洛哥製造」等標籤,再送往歐美市場。

依據慣例,美國在宣布設限後,即緊接會嚴格控制非法的轉運行為。例如,有些在中國生產的產品,為規避配額的管制,而將產地標為其他國家,一經查出,將沒收銷毀全部產品,並對進口商與出口商處以罰款。在美國301個海關關口,有1,000多名工作人員專門負責紡織品貿易政策的執行工作,且建立非常齊備的資料庫。若一個經常進口襯衫的進口商突然有一批產品報關為其他產品,便會成為美國的監控目標,美國海關將要求其提供所有相關資料進行查核。

而為了防堵中國產品冒用台灣產品輸美,美國與台灣已簽訂「台美防堵紡品違規轉運合作備忘錄」,當美方懷疑台灣廠商涉及違規轉運時,將有權赴台調查。據了解,美國另亦已於今年分別與韓國、香港等洽簽備忘錄,以建立一有效的防堵合作網。而越南海關也在今年8月份發布通告,針對目前利用越南原產地證明出口非屬越南原產之紡織品至歐美市場之違法行為,強力要求各地海關部門要嚴格把關,對於來料加工、轉口、過境等形式進入越南境內之紡品加強稽查;同時海關並依規定向越南貿易部及工商會通報每批進口至越南之半成品織品進行加工的情況。

結語

中國紡品及成衣出口值於2004年達974億美元,約占出口總值的17%。紡織及成衣業就業人口高達1,900萬,如加計上下游相關產業,則就業人口將高達1億人。據統計,中國成衣出口每下降1%,將造成3.6萬人失業。中國在防衛措施影響下,輸美、歐等主要出口市場將趨緩,在2008年後(中國加入WTO時所訂中國紡品特別防衛措施實施時間至2008年年底),是否仍能維持其國際競爭力,目前尚難臆測,主要理由如下:

  • 部分企業原預期配額取消後市場將大為開放,故進行大量投資,惟因歐美採行之防衛措施,訂單流失到其他競爭力較強的國家,使得該等企業瀕臨倒閉危機。
  • 中國雖具大量廉價勞動力,惟因每年仍需進口大量的棉花,且經濟成長將帶動勞動力價格上升,再加上近年來沿海地區之土地、水、電、煤、油等日益吃緊,均為紡織業發展之不利因素。
  • 孟加拉、越南成衣工人最低工資僅45美元/月,土地、水、電等能源價格亦低;印度及巴基斯坦則是全球第3、4大產棉國,且在紡紗、織布方面之技術水準較高。東南亞國家成衣業之規模雖不大且布料需依賴進口,接單能力有限,惟因中國遭防衛措施之影響,國際採購商已轉往該等低成本國家下單。

誠如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發言人孫淮濱所說,中國與歐美的紡織品貿易摩擦是件好事,讓企業可以頭腦更清楚,有助於企業成長創新,並在歐美設限的壓力下,學會如何開拓新市場,例如被忽視卻潛力無窮的中國國內市場。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成語故事:吳牛喘月
中國大閘蟹 驗出致癌的DDT
滄海月:中國為甚麼成為礦難高發之國?
黑龍江煤礦事故死亡一四六人 三人下落不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