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車常識

日常保養~油水篇

五油三水絕對混為一談

人氣 298
標籤:

【大紀元2月10日訊】
剛入門的新生代駕駛人對於愛車的保養總是滿頭霧水,老想不到汽車平日自行檢視的重點有那麼多,雖然現代汽車已經能合乎「長年使用」且「少保養」的經濟條件,在路上仍是偶而可以見到引擎蓋前噴白煙,或者是被拖著跑的車輛,一部車有這麼難養嗎?答案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肯定是愛車人不時給予汽車細心照料,否定則是對汽車一知半解,壓根兒不知從哪下手,基於這些常從QA回函中脫跳出來的問題,我們不難看出這也是坊間保養廠林立的因素之一,撇開動手的技術層面,檢視仍為確保駕駛人、車無恙的不二法則。
汽車科技愈來愈進步,人類不知應該抱著感激或是頭疼的心態,汽車科技欲進步,代表日後維修愈需要仰賴電腦及相關器材,因此對於駕駛人而言,日常一般保養更不容忽視。在保養觀念中,油跟水總是脫離不了關係,在五油三水當中,與駕駛人接觸較為密切的多為二油二水(汽油、機油、水箱水、雨刷水),而其餘煞車油、變速箱油、方向機油、電瓶水仍是維持汽車行駛順暢的要素,本篇以簡易、方便為出發點,還搞不清楚的新生可千萬別再遺漏了。

汽車引擎工作溫度極高 了解冷卻系統有助保養

現在市面上能見到的汽車引擎有鑄鐵與鋁合金等兩種材質,引擎工作時屬於最高溫區域的燃燒室溫到通常可以高達攝氏2000℃,又鑄鐵與鋁合金的熔點溫度都上不了那麼高,工作溫度最高也只能在攝氏三、四百度之間,在這等高溫下作業,別說讓車輛行駛,恐怕引擎早已被高溫給融化了,想要認引擎得以運作正常又維持一定的使用壽命,當然就需要藉著冷卻系統來達到降溫功能;引擎冷卻系統主要來自水與機油兩大類,水的用途較為單純,經由引擎內的水道循環後回到水箱,藉著散熱片與風扇的強制散熱,但機油就得要兼顧著冷卻與潤滑的功能,所以說機油乃維繫著潤滑功能與耐用性的主要功臣,重要性絕不亞於水。

當駕駛人(或車主)聽到汽車保養,最容易連想到的便是「換機油」,只是光一項換機油動作並不能代表整個保養過程,尤其水箱水與機油重要性其實是一樣的,二者雖不能混為一談,卻也在功能上有著同樣重要性。水箱裝設在引擎的前方,通常在車頭保險桿後面的引擎室內,排列位置在冷氣散熱器(冷排)的後方,且體積比較大。通常引擎內的水若未到達工作溫度,冷卻水在引擎內會被節溫器封住,僅做小幅的內部循環,這就是一般聽到的「小循環」,當水溫達到工作溫度,溫度感知開關便會開啟節溫器閥門,冷卻水就循環到車頭水箱冷卻,這就是常說的「大循環」。

相信許多駕駛人(或車主)在進行保養的時候,多只注意到機油的更換,往往忽略到水箱水的重要性,依照目前自排車種愈來愈多的趨勢,水箱水已經不允許駕駛人忽略了,自排車的水箱水除了引擎散熱功能外,水箱底部的水道被一分為二(約一、兩排),且與自排變速箱的油管連接,如此將變速箱油導往水箱下方冷卻,所以自排車的水箱比手排車還來得大。

5油篇 汽油
五油檢視費時不多 檢查上路才有保障

五油是哪五油?!依照更換(或添加)先後的排列順序分別為:汽油、機油、煞車油、變速箱油、動力方向機油,汽油是汽車行駛的主要燃料,不懂的人該好好檢討了,油箱的容量因車種不同而異,駕駛人理當隨時注意油錶上的汽油存量,最好於汽油存量剩下1/4時(從油錶上得知)即前往加油;當今車輛汽油都經過一個置於油箱底部的汽油泵浦將油打到噴油嘴,如果油位過低或已經快沒油,汽油泵浦通常已經露出油面,萬一油量剩餘過少致使泵浦吸不到油,很容易使泵浦故障或熄火無法行駛,最好的習慣是隨時保持汽油存量。

機油   機油勤換可保汽車不生病       量多或量少都對引擎不利

機油在汽車使用過程中只能算是「消耗品」,不過地位卻是相當重要,機油量夠不夠也會影響車輛的性能與引擎壽命;引擎室中都會有一根機油量尺,底部有兩道刻度用來標示油位,靠近底端的刻度為「下限」,也就是車輛靜止時機油經測量之後油位不能低於下限、亦不得高於上限,最好是熟記原廠資料中的機油添加量,以確保引擎運轉正常。又每次更換機油之後,一定要先讓引擎做短時間運轉,然後再熄火檢視機油量尺看看油量夠不夠,若有不足情形則須立即添加至油位刻度上限,要是發現每行駛一段時間機油量尺油位顯示變少的話,最好能立即進廠維修,在進廠維修前一定要確保機油量要充足,否則引擎方面萬一有什麼損壞可就非同小可啦。

煞車油  煞車油定期一定得換 以免油中水氣來作怪

一般原廠多建議車主於每年或每兩萬公里更換一次,通常在保養廠的檢查作業當中,直接測量煞車油的沸點就能得知煞車油是否還能繼續使用,不過從大多數出現問題的經驗中,煞車系統由人體便可以感覺出問題,例如行進間發現煞車踏板會有下沈現象,可能是管路破裂、管路內有空氣等問題,假如停車後地上沒有任何油漬(尤其在四個輪子附近)﹐那很可能是管路內挾帶空氣,或是煞車總泵內出問題,不二法則就是立即前往保養廠維修。煞車油本身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長時間在煞車油槽內與空氣接觸,其中難免會有水份的存在,在煞車作用的時候,來令片與碟盤摩擦的熱會傳導致煞車油管,煞車油溫度油低而高,包含在其中的水份則會遇熱膨脹形成空氣,這些空氣因無法排出所以就存在煞車油之間,久而久之便會產生駕駛人踩下煞車後,發現煞車踏板漸漸下沈的現象。

關於煞車油的使用,當今車輛幾乎原廠都已經使用DOT 4的煞車油,相對DOT 3的煞車油已經愈來愈少車種在使用﹐如果舊車添加或更換,DOT 4是比較好的選擇;然而目前市面上已經出現有DOT 5的煞車油,這類煞車由成份當中含有矽基,用意是減少原先煞車油吸收水分的情況,但且因為內含矽基的緣故,對於ABS防鎖死煞車系統裝置內的細小油封會有腐蝕現象,況且對DOT 4的煞車油也不相容,除非是競技車輛﹐否則建議車主不要輕易更換DOT 5煞車油。由於煞車油依照車廠指示是每年或每兩萬公里做更換,又煞車油槽內並無量尺,一切只能依照目測來參考,如有發現煞車油位降低,或是煞車油顏色變深,務必前往保養廠檢修。

變速箱油   確保變速箱油散熱及潤滑效果     請依照原廠建議按時檢視更換

自排車另一重要油品即是「變速箱油」,目前市面上所有自排車的都有指示多久更換一次變速箱油,自動變速箱油主要是用來潤滑與冷卻,在變速箱上端處有個類似檢視機油一樣的量尺,量尺上有油位刻度,最好於每次更換機油同時順便檢查變速箱油。其實自排變速箱頗難照料,自排變速箱因內部機械齒輪的摩擦生熱關係,會導致變速箱油溫度升高,假若冷卻效果不良,非常容易導致油品的潤滑、散熱不良,所以自排變速箱都會有兩根油管將變速箱油導流到水箱下方以供散熱。由於市場需求加上愛車者的心理因素,更換變速箱油已經成為一種定期保養的必經過程,許多進口車在變速箱的底部根本沒有變速箱洩油螺絲孔,這也是因為車廠並沒有要車主將變速箱油更換的意思,反而僅提供注油孔與量尺,好讓車主隨時注意變速箱油的油位高低。

現在的更換變速油動作並不受洩油螺絲孔的限制,只要將接往水箱冷卻的油管連接換油槽,藉著引擎發動讓變速箱內的泵浦壓力將舊油沿冷卻管路排出,然後將新油注入變速箱內,這個動作雖然不見得一定有明顯降低換檔震動效果,卻是對整個潤滑與清潔功效有直接幫助。

動力方向機油 方向機油最容易被忽略 平時目測檢視即可安心

附加動力方向盤的車輛一定有動力方向機油,才能讓車輛轉向變得輕盈靈巧,動力方向機械著由來輔助推動轉向,當然要是方向機油流失,那麼方向盤一定會變得相當重手,只是通常方向機油並不用承受像引擎或變速箱那麼高的溫度。方向機油本身只管輔助轉向功能,並無牽涉到潤滑或散熱作用,雖然正常使用下出問題的機率很低,卻是駕駛人最容易忽略的檢視項目。方向機油槽的位置很容易找,油槽形狀長得與煞車油槽類似,位於煞車油槽的前端不遠處,打開油槽蓋可以發現蓋內有一支油位量尺,可用來檢視油量多寡。若車主平時擔心方向機出問題,只要檢視油槽內的油位是否達到標準即可,無須更換亦不用擔心油質劣化,在一般正常保養程序下,動力方向機油僅要將不足的部份加滿即可,並不用去顧慮更換動作,只是添加前一定要先定原廠所指定的油料規格,以免用錯油品導致出現不該發生的錯誤。

3水篇
水箱水  散熱重點首推水箱水量 檢視水位確保運作正常

任何一次的保養,駕駛人(或車主)務必一併檢查所有的油、水項目,三水指的是水箱水、電瓶水、雨刷水,這三水當中對車輛最重要的當然非水箱水莫屬,其次為電瓶水,然後才是雨刷用水。水箱水掌管引擎的散熱作用,在一般自行保養過程中,駕駛人很容易直接的設定「只換機油」,反而忽略了水的部份,照理說檢視水箱應該要比檢視機油更勤快才是,這個動作不是只在於添加水量,而是檢視水箱內的水是否有參雜鐵鏽或其他異物,倘若產生異常現象,當然二話不說趕緊清理。水箱內的水不像機油一樣具有防鏽與潤滑能力,在水箱這類金屬空間內循環散熱受熱的影響其實已經很高了,加上目前汽車引擎的散熱水道中有鐵與鋁兩種材質,所以久而久之以後容易出現水鏽與氧化鋁。目前汽車在水箱外面多會有一條小水管連結旁邊的小塑膠水壺(稱為副水箱),這個水壺作用不可小觀,它的功能除了補充水之外,還有助於主水箱壓力過大的洩壓功能(瓶蓋旁的小橡膠管就是排水或是排壓作用),我們都知道水的沸點為100℃,當密封的水箱內加入水與抗凍劑,凝結點變低之後也相對會提升沸點,所以水箱內的水才不容易沸騰。水箱的水位要常常檢視,通常水箱的水多由副水箱添加,添加時只要加到水位上限刻度即可,當水溫控制閥開啟(也就是大循環開始時),副水箱的水位會降低,而水溫空置閥關閉之後,副水箱的水位又會回到原先的位置。筆者在此建議車主,水箱水不必跟隨機油每次更換,但卻也不能夠不換,以每兩萬公里更換並清洗一次是廠商建議的保養方式,不妨於第三次更換機油之後,於第四次更換機油的同時將水箱一併清洗。

為了達到防鏽以及降低水的凝結點,汽車水箱內多有添加「防凍劑」,當水的凝結點被降低之後,沸點自然會被提升些許,這樣可以確保水在水箱當中較不容易沸騰。水箱內添加防凍劑對冷卻即抗鏽有直接幫助,但是對於鋁質金屬則會有一些腐蝕作用,使用久了之後容易產生氧化鋁;氧化鋁的形成與鐵鏽同樣對散熱水道有殺傷力,例如堵塞影響循環水流速度就是降低了散熱功能。汽車公司的車主建議事項當中很少提到水箱水更換的時間,唯一保養途徑只有從一般目測檢視到實際更換,假如煞車油建議在每兩萬公里更換,那麼水箱則可以在保養同時一併清洗。

電瓶水 提供全車電力唯有電瓶 自來水不適合當填充液

一般車輛上所使用的電瓶皆為可充式的蓄電池(某些車使用免加水電池,說是免加水,是出廠加一次水之後就不必再添加),蓄電池是由極板與硫酸溶液的化學變化來產生電力,以提供車上一切所需。電瓶使用一段時間後,內部的電瓶水位會逐漸下降,如不以電瓶專用添加水添加,那麼車上電力將會受影響;檢視電瓶水位可以從電瓶外側刻度觀察,或是由注水孔目視。電瓶水不足需要添加補充液時,一定要添加專用補充液儘量避免自來水,因為自來水中含有一些礦物質,與電瓶中剩餘硫酸溶液與極板很溶液產生變化,影響電瓶電力的供應與使用壽命。一般車用電瓶壽命大約一年到一年半,如果電瓶即將壽終正寢,那麼發動不易或電動裝置出現異常現象就已經是最直接的提醒了,最好能立即檢查電瓶或更新。

雨刷水  擋風玻璃油漬汙垢多 添加雨刷精務必稀釋

雨刷水~雨刷對行車安全一樣很重要,下雨天擋風玻璃上難免會有一層油漬,尤其是剛下雨的時候,擋風玻璃前面一片模糊,簡直讓駕駛人無法辨識路面狀況。

一般駕駛人多會在雨刷水箱中加入雨刷精雨水稀釋,雨刷精的效用在於去除附著在擋風玻璃上的汙垢與油漬,同時會在雨刷橡膠片上形成一層保護膜,使雨刷膠片不至於乾澀而產生跳動。雨刷水被裝在塑膠壺內,長時間沒清理內部容易累積一些水垢或雜質,當駕駛人撥動雨刷噴水裝置時,壺內的水被泵浦壓力打出來,經由引擎蓋上(或雨刷上)的噴嘴噴灑於擋風玻璃上,如果壺內累積一些汙垢雜質沒有清除,有時頗容易堵住噴嘴,使水的噴力減弱,甚至噴出的水達不到擋風玻璃,所以除了不定時檢查雨刷水箱的水量以外,清潔動作也不可少。雨刷精的使用因人而異,有些人士(經驗老到的駕駛)會使用「沙拉脫」這類強效清潔劑來充當雨刷精,雨刷精本身的清潔效果雖然很強,但仍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尤其是對雨刷膠片會有潤滑及保護作用,而沙拉脫則是強效清潔劑,指會將所有的汙垢油漬清洗乾淨,包括雨刷膠片也一樣,也許您一定會覺得這樣的強力清潔效果不是更好?!答案當沒錯,只不過雨刷膠片平日受盡風吹日曬雨淋,本身的彈性很容易起變化(即是老化),如果膠片表面沒有些許的保護或潤滑,那麼完全乾淨的直接反應便是「容易產生跳動」,況且壽命也不見得增加(反而有壽命縮短的現象),因此強烈呼籲駕駛人不要貪一時便宜而添加沙拉脫充當雨刷精,否則勤換雨刷片就成了日常保養的必經過程了。

保養觀念小常識 有概念才不失誤

機油有人五千公里換一次,車痴或車狂這類視車如命的人士多半每三千公里就換油了,非常相信車廠「原廠建議換油里程」的人恐怕得每一萬公里才換一次油;不管多久才換一次機油,機油在汽車使用過程中算是「消耗品」,而本身的功能不外乎在提供潤滑、清潔等作用。更換機油過程中有一項「換新濾蕊」的動作,濾蕊功能主要在過濾機油,通常某些車主認為,假如每五千公里將機油與濾蕊一起更換,那麼三千公里換機油應該不必更換濾蕊,所以可以在撐個兩三千公里應該沒問題?!其實機油濾蕊與機油一樣同為消耗品,況且等級較好的機油單價也不輸給濾蕊,數百元機油都在換了(有些甚至上千元),何苦為省下百來元只為了區區機油濾蕊?筆者強烈建議車主每次更換機油時最好將機油濾蕊一併更新,以求良好的過濾效果。

一般保養當然不是想像中的簡單,不過卻可以用很簡單的方式來完成保養,以每五千公里更換機油為例,煞車油原廠多建議每一年或每兩萬公里,有些廠商也建議自動變速箱油為每兩萬公里更換或清洗,當各位保養愛車時,每更換過三次機油之後,第四次換機油時就須一併檢查(或更換)煞車油、自動變速箱油,如此以里程、次數的保養方式頗方便吧!
從這些密密麻麻又不能忽略的保養項目與程序當中,就能輕易了解保養廠為何要訂立五千公里保養、一萬公里、兩萬公里、三萬公里、五萬公里等等保養項目,每個保養項目內容不大相同,不過有些項目卻是重複的,各位可以想像成那是汽車公司(或保養廠)的一種賺錢方式,如果自己缺乏基本保養認知的話,那麼被強迫中獎也不用去怨天尤人啦,倒是知道一些基礎保養概念,既可以省去一些時間耗費,也可以減少金錢的浪費。

──轉載自《汽車日報網站》(http://www.autonet.com.tw)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藝術家劉時棟巧手 長了腳的汽車明天現身台北
組圖:近期面世的科技新品
被控盜竊商業秘密一美籍華人被捕
美小型飛機意外至少1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