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漢昕:敬畏自然 珍愛人的生命

浦漢昕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2月12日訊】最近中科院院士、理論物理學家何祚庥先生在接受《環球》雜誌專訪時批駁“人要敬畏大自然” 的口號,將自然和人嚴重對立,提出他所謂以誰為本的“深刻的哲學問題”。

他說:“在這裡,我要尖銳地提出一個理論問題:我們在處理人和自然的關係時,奉行的應該是以人為本,還是以環境為本,以生態為本?這是個深刻的哲學問題。我認為,應該是以人為本。……. 權衡輕重得失的標準就應該是以人為本”。並提到:“胡錦濤總書記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講話中指出,堅持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人口資源環境工作要注意把握好幾點,其中第一點就是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
  
他又說“我要嚴厲批評一個口號,即所謂“人要敬畏大自然”──一種對人和自然的關係無所作為的觀點。我認為,該防禦要防禦,該制止就制止。我們要盡可能減少自然災害給人類帶來的損失,但並不意味著要敬,要畏。特別這個觀點是在當時“非典”盛行的時候提出的。人類對“非典”怎麼敬,怎麼畏?這個觀點實際上將人與自然的關係倫理化了。這個由某位副教授在中央大報上發表的文章中提出的口號,實際上是批評科學主義,認為人類不該利用科學來有所作為,反映到人和自然的關係,就是敬與畏,不要老想去改造自然。這就在實際上走向了“反科學”。

看來敬畏自然,罪莫大耶,阻礙生產力發展,反科學不說,還和中央的步調不一致,反對“以人為本”。

我想起多年前我的一篇討論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文章,我把人與自然關係作了一個比喻:“我們一直像在玩棋,對手是大自然。這是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它的遊戲規則也不同一般。這盤棋的規則首先是:

1, 我們永遠不能將死對手成為贏家。將死了對手,人類等於自殺;

2,對手卻可以將死我們,從而結束這盤棋。

在人類文明的初期,我們是誠惶誠恐地與自然對弈。但到了工業發達,科技倡盛的近代,我們有些忘乎所以了。正當我們步步進逼自然的時候,感到同時威脅到了自己的生存。所以我們必須重溫這盤棋的遊戲規則。

這盤棋還有一個特別之處。無論人類還是自然界,都是自我增長的系統。這盤棋不像我們發明的象棋,吃一個子兒,少一個子兒。無論人類,還是自然界,都能自我增長。今天被對方吃掉幾個子兒,過幾天它自己又會增長幾個子兒。因此雙方都存在著越戰越強的可能性,這盤棋也就變得越來越複雜而持久了。我們玩這盤棋的最終選擇,似乎就是和對手一直周旋下去,而且使雙方都越戰越強,這就是可持續發展戰略,也是這盤棋第三條規則:

3,互利,雙贏則永續”。

自然可敬,因為天地行健,生養不息,資源無盡,奧妙無窮,它是人類賴以生存之本。自然可畏,因為它暗藏殺機,桀驁不馴,人也難免受難。康德說天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兩者使他敬畏。大哲學家的思考不值得我們深思嗎?當然你可以認為這是資產階級唯心主義哲學家的思考。當然也不妨礙任何人從無產階級立場根據革命的需要再思考。

敬畏自然和崇尚科學有矛盾嗎?我看沒有。對自然的崇敬之心,恰恰是科學發生和發展的一個推動力。每當我們的科學家,工程師們兢兢業業探索到一點自然的奧秘,小心謹慎地走出一步好棋,我們的對手會莞爾一笑,並給我們豐厚的瑰贈。崇尚科學技術也不意味膽大妄為,對自然不敬不畏。科學技術只是現代社會人與自然對弈的本錢和手段。但科學技術又是雙刃的劍,那些自以為掌握了自然規律,浮躁驕橫,急功近利之士(來頭越大的科學家,工程師越危險),他們給社會帶來的確實是禍不是福。

敬畏自然和以人為本有根本矛盾嗎?沒有,不僅沒有,而且敬畏自然是以人為本的一個出發點。這次印度洋海嘯,海浪排山倒海,一瞬間盪平無數的城鎮鄉村,奪去了二十幾萬人的生命,在如此兇頑狂暴的自然力面前,人是何等渺小,人的生命又何等脆弱。這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人的生命的珍貴和豐盛。什麼是以人為本?珍愛人的生命,就是以人為本。黨中央從過去以階級鬥爭為綱,現在認識到要“以人為本”,這的確是一大進步。我寄希望於人民政府切切實實地將不斷在中國發生的礦難,空難,水災,火災,棄嬰等等天災人禍的損失降低到最低的限度,珍愛和保護每一個人的生命,並每年向人民如實報告在這項工作中落實以人為本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

敬畏自然,絕不意味要以環境為本或以生態為本。我從未聽說誰提出過“以環境為本”和“以生態為本”。何祚庥先生將以人為本設置在虛擬的以環境為本和以生態為本的對立面,使這三“本”的內涵都模糊混亂。請問,當污染企業排出的有毒有害化學物質,損害當地人們的健康,導致癌症,死胎,嬰兒畸形等等多種疾病以至於死時,治理污染,保護環境是以環境為本,以生態為本,還是以人為本?生態環境問題又往往是不同人群的利益衝突的體現。如果將以人為本設定為“權衡輕重得失的標準”,請問是以庫區的人為本,還是以灌區的人為本?以污染企業的人為本,還是以受污染之害的人群為本?以我們這代人為本,還是以子孫後代為本?所謂以人為本很容易解讀為以大多數人的利益為本,淪為以領導的意志為本,為“首長工程”開道,以“傷心工程”入史。。

一些所謂徹底的唯物主義者,自稱是無所畏懼的。他們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自稱“和尚打傘,無法無天”。他們違反自然規律,破壞生態環境,圍湖造田,毀林開荒,每每將自然逼到死角,也想對它實行全面專政。“大躍進”之後,緊跟的是“三年困難時期”,據說這是罪在上天,降災於民。全國餓死幾千萬人,從沒聽說哪位高官,哪位徹底的唯物主義者認罪,懺悔,請辭。他們不敬畏自然,不珍愛人的生命,不敬畏百姓。他們敬畏的是當權者,敬畏的是人間的偶像,敬畏的是權。

何祚庥先生問“人類對“非典”怎麼敬,怎麼畏”?中國抗“非典”的英雄蔣彥永醫生作了最好的回答。他在中國非典型肺炎疫情擴展的危機時刻,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講真話,揭露疫情真相,拯救了千千萬萬潛在的“非典”受害者。不僅中國人民感謝他,全世界的人民都感謝他。蔣彥永醫生不僅挽救了千千萬萬中國人民的生命,他還用良知,道義拯救了道德在中國的淪喪。蔣彥永醫生樹立了敬畏自然,珍愛人的生命,以人為本的好榜樣。相比之下,那些隱瞞“非典”疫情,視人命為草芥,只知敬畏當權者的高官在人格上是何等的底下,猥瑣!

你以為那些敬畏當權者的人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嗎?你看有些人是科學家,院士,但撰文講話每每要引用領袖的語錄。在毛澤東時代,自然是引用一句頂一萬句的毛主席語錄,到了鄧小平時代又引用“鄧小平理論”,接著引用的是江澤民的“三個代表”,現在是胡總書記的“以人為本”。真是所謂的與時俱進!他們真的領會到了“以人為本”的意義了嗎?未必!他們明明白白的是以“政治為本”。看一看中國傑出的水利專家黃萬里先生吧,他以言獲罪,為反對當權者錯誤的治理黃河方案獲罪,孤軍奮戰,不僅本人而且連累全家當賤民二十餘年而憂國憂民終不悔,堅守了一個科學工作者只向真理低頭的高尚情操。黃萬里先生是中國另一個敬畏自然,珍愛人的生命,崇尚科學,決不以政治為本的傑出榜樣。

我們進入了二十一世紀,中國和全人類都進入了一個新的快速發展的新時期。讓“敬畏自然”這樣所謂的哲學問題走出哲學家的書本吧。我相信它將成為常識,成為新的社會道德風尚,成為人類社會的共同財富。

科學技術發展得越快,威力越大,就越要對它們嚴格檢驗和把關,必須確保人與自然雙羸互利的原則。在這方面若有什麼閃失,人類將會共同付出慘重的代價。因此要特別關注那些習慣性不負責任的人士,嚴防任何不負責任之舉。

我們敬畏自然,也珍愛人的生命。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是天地之精華,珍愛自己的生命易,珍愛普天之下他人之生命難。然而人類未來,必是棄絕暴力,脫離野蠻,生命繁茂,瑰麗之社會。讓我們理直氣壯地敬畏自然,珍愛人的生命,與自然和諧相處,互利,雙贏,永續。

──轉自《新世紀》(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不代表大紀元。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