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王敬之:“找紫陽”為了什麼?

王敬之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月18日訊】高齡八十五的昔日總書記而做了十五年南冠客的趙紫陽,其逝世居然引起了舉世震動,悼他的人和阻悼的人皆集中在同一個出發點上:他在“六四”時拒絕以軍隊對付莘莘學子。他為此而丟官,為此而半囚至死。同情者對他倍生敬意,憎惡者對他戒備到底。海外自由媒體上幾乎鋪天蓋地的悼念文章,也都著眼于這一點上。

趙紫陽拒絕向平民開槍,不與屠夫同流合汙,無疑是可圈可點可欽可佩的,青史上必然永留嘉名。然而,若因此而拔高到成仁取義和民族英雄的地步,則完全不符合歷史事實了。他女兒報喪用了“他自由了”一語,當然是含有他死前十五年不自由的控訴,女兒痛父之情,用詞如此,不難理解。但趙紫陽畢竟曾為共產黨的總書記,丟官之後也吃穿不愁,有高爾夫可打,有山水可玩,還要怎樣自由?當然,不再能聽彙報發指示和巡幸天下了。但這在當代中國,其道並不孤。

早在共產黨成氣候之前,已有英雄好漢發明了“軟禁”,張學良一軟就禁了好幾十年。共產黨後來居上,遍地開花,而且用詞好聽,不軟不禁,叫什麼“掛起來”“養起來”。在毛大主席手中,先後有不知其數的高幹被欽賜這種“掛養”的清福。毛只是恩賞“掛養”而已,分文不必由他老人家破費,自有全國黎民百姓的血汗來掛養。無論“軟禁”也罷,“掛養”也罷,唱反對的高調者都一概指責說這是剝奪自由,違反人權,云云。

不知唱高調者想過沒有:中國在此百年以來,被迫貢獻血汗錢去軟禁和掛養大人物的黎民百姓有一絲一毫的自由和人權嗎?我沒有嚐過軟禁和掛養的滋味,但我這人大概是沒出息,在飽受公僕關心愛護教育幫助的漫長歲月裡,我內心最羨慕的,就是被掛起來養起來,認為那纔是最大的幸福。因為這共產統治的大中國,實實在在的是一個無形大囚籠,若能夠被“掛養”,能有一片哪怕是局促的小天地去自得其樂,已經是一般黎民百姓享受不到的無尚之福了。

切莫忘記,這樣一個對全國老百姓的無形大囚籠,首創的雖然不是趙紫陽,但是趙紫陽對這大囚籠確有締建之勞和守衛之功。當今之世,真能救中國的政治家,必須首先認清老百姓長期得不到自由的嚴酷事實,認清共產黨的一整套統治全是禍國殃民,方始有可能建大功立大業,真正名垂不朽。否則,始終身在雲深不知處,始終看不清廬山真面目,枝枝節節的做一些好事,或者在大關節目上潔身自好,所起的作用必然有限,救不了中國。

趙紫陽,我們只能肯定其人本質不壞,也能幹,是否這就足以救民于水火呢?對此,黎民百姓比舞文弄墨之士看得更清楚些。遠在幾十年前,有民謠曰:“要吃米,找萬里,要吃糧,找紫陽。”這難道真是很大的贊美嗎?不妨清醒地想一想:身為方面大員,讓百姓豐衣足食乃是本份,何足道哉?全國幾十個省,如果只找得出兩名大員能夠滿足百姓米糧,這與其說是對這兩個大員的贊詞,不如看作是對這整個國家的批判和控訴。我就是在盛行著這兩句民謠的年代裡,抱著孤注一擲的決心飄洋過海的,我所追求的不止是吃米吃糧而已,更要自由自在獨立自主的生活。

現在,中國由於昏庸貪污到了一塌糊塗,所以難得有個能幹的米糧官,或者出了個清官,就似乎了不起,似乎就是能救中國之人。這是物稀為貴造成的錯覺。其實,官都應清廉能幹;但僅憑清廉能幹絕不能救中國。若說趙紫陽半囚十五年所以做不出成績,那麼,自命是清官的朱鎔基一直幹到退休,又立了什麼樣的功績呢?

所以,總起來一句話,現今中國的撥亂返正,絕非能官幹吏和清官好官所能奏功的,也不是唱唱民主的高調就能匡救的。唯有根除黨派統治,切切實實施行仁政和德政,纔談得上拯民于水火。趙紫陽半囚至死,突顯了黨主政權的昏庸殘暴;眾之蜂擁悼趙,彰示了民之善良厚道。但這事件是否就足以觸發中華復興的契機,召來仁政和德政呢?這就難講了,但願如此。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不代表大紀元。

相關新聞
【專欄】王敬之:中共老矣 小民壯矣
【專欄】王敬之:勿忘“愚民”
【專欄】王敬之:“共產後”重在善後
【專欄】王敬之:危機之根:認同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