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黃耀堂:因應匯率衝擊 紡織業應加速轉型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戴海茜台北二十七日電)紡織業是台灣最大創匯產業、台灣經濟的驕傲,不過目前匯率是紡織業面臨的最大問題,近期新台幣大幅升值,除大廠及生產高附加價值產品業者外,其餘中小型廠商根本無法承受,紡織研究所董事長黃耀堂指出,唯有加速轉型高附加價值、高單價及高毛利產品出口才能提升競爭力。

台灣紡織業發展有48年的歷史,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就陪伴了 45 年的歲月。配合國家紡織產業發展政策,紡織綜合所一直扮演產業創新研發的幕後推手,但是對於目前紡織業面臨的困境及產業外移情形,未來紡織業者該如何走出自己的一條路,以下是紡織研究所董事長黃耀堂接受記者採訪紀要。

問: 近期新台幣大幅升值,是否對紡織業造成不小衝擊?

答: 新台幣兌美元若能守住30元以上,則算較為安全,不過目前市場已傳出新台幣將升值至27-28元兌1美元,這將對紡織產業造成相當大衝擊。

以目前新台幣兌美元價位,不少中小型紡織廠所賺的錢全部都被匯率侵蝕,大型廠商因有避險,所以還好,不過若新台幣持續升值,對整個紡織產業衝擊就會相當大。

問:新台幣升值,會不會加速小型紡織廠關廠?

答: 以目前的匯率來說,除了生產高附加價值產品的廠商及大廠外,很多都已經虧本了,加上台灣紡織業多以中小企業為主,在避險成本飆升下,中小廠根本無力承受,無形中也助長大廠外移速度,我想這可能也是廠商越來越往國外跑的原因之一。

台灣有 92%廠商為中小型企業,在新台幣預期升值心理濃厚下,操作遠匯避險成本激增,一般小廠根本沒有能力作避險,對尚未在全球配置產能的廠商,現在這個匯率,根本就幾乎已經虧錢了。

問: 除新台幣升值外,人民幣因中國官方阻升,是否對台灣紡織廠商造成雙重夾擊?

答: 的確,人民幣與新台幣都採緊釘美元策略,但中、美匯率不僅是經濟發展因素,更是政治議題,在人民幣阻升下,鄰近的台灣廠商所受衝擊最大。

中國阻升人民幣除中、美間的政治考量外,中國官方對出口產值的信心度不夠,也是主因之一;目前中國紡織業仍處於過度競爭情況,台灣某加工絲廠在大陸廠房稼動率不及5成,且去年都以現金付款,今年就改以3個月票子支付款項,營運艱困程度由此可知。

也因中國紡織業至今仍未脫供過於求的價格競爭,在對出口物品質量沒信心的情況下,中國僅能以穩守匯率政策,確保廠商外銷競爭力。

問: 人民幣、新台幣及美元三者高度相關的情況下,台灣紡織廠該如何面對? 業者對政府又有何建議?

答: 紡織是台灣創匯第一名的產業,因此紡織業對台灣的貿易影響甚鉅,日前包括台灣區絲織、棉紡、人造纖維製造、織布等17家同業公會聯名向中央銀行請命,希望能夠抑制新台幣持續升值,以免紡織相關中上下游業者,陷入更嚴重的經營困境。

其實央行總裁彭淮南在日前紡織業發表聯合聲明後,也曾親自致電,表達對紡織業面對匯兌衝擊的關心,並主動欲尋求解決方案,顯見央行對匯率造成廠商的衝擊已列入評估。

問: 除政府適時協助外,紡織業者該如何避免雙面夾擊?

答: 台灣廠商在匯率衝擊不可避免的情況下,應加速轉型高附加價值、高單價、高毛利產品出口為主,才能避開中國及東南亞廠商的價格競爭,並降低匯率衝擊,而工會也應儘速凝聚產業共識,向政府提出匯率建言,避免台灣廠商再受雙面夾擊。

問: 紡織綜合所未來如何協助台灣紡織廠商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答: 紡織所過去著重技術及產品的研究開發,隨著更名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業務發展也更多元及整合化,未來將以研發創新、成果加值、推廣服務為三大業務重點。

今年度科專經費原本計畫提高至 5.3億元,但遭立法院刪減至 4.9億元,因此對於紡織所研究單位造成不小的衝擊,不過化危機為轉機,在檢視產業界需求變化後,將在今年度成立「整合服務推廣專案小組」,結合紡織所及外部資源,加強技術與產品的推廣,其中涵蓋技術服務、財務、行銷、經營管理等,希望藉由整合內外部資源提供業界全方位服務(Total Solution),並將投入相當人力於產業服務工作,除配合政府政策朝向逐漸營運自主的目標進行外,更要積極協助台灣產業發展。

紡織所目前有高達 100多項專利,未來可將紡織所的研發產品藉由業界推廣出去,例如貿協目前在全球有30多個據點,未來將增至60多個據點,雙方合作後,可將最新研發的產品推廣至全球各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