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考證人類最早窯洞始於寧夏海原

標籤:

【大紀元3月1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一日電)窯洞是中國北方常見的居住形式,寧夏回族自治區文物局局長許成向表示,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考古工作者考證海原縣西安鄉菜園村遺址,確認人類最早地下居住形式窯洞始於寧夏海原。

新華社今天報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楊鴻勛和許成等,對海原縣菜園村新石器時代遺址及墓葬群進行大面積發掘,共清理房址十三座、灰坑五十六座、墓葬一百二十一座、窯址一處,總計出土各類器物四千餘件,發現的房址分為窯洞式和半地穴式兩種。

其中,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窯洞式房址面積達二十五平方公尺,周壁遍布五葉「壁燈」,性質獨特,可能是原始宗教建築,距今約四千五百年以上。

考古工作者發現,經挖掘展露出的原始窖洞式房屋,不是在自然垂直的斷崖上掏挖的橫穴,而是在黃土地階地的陡坡上人工削出一段斷崖,然後向斜下掏挖而成。

楊鴻勛推斷,這一橫穴具有世代營造和使用的基礎,它是現存黃土地帶窖洞民居的直系祖先,而橫穴的發生尚有久遠的歷史淵源。這座原始窖洞式房址背山臨溝,避風向陽,又接近水源,證明先民已注意選擇居址。

據「詩經.大雅.綿」中記載:「古公亶父,陶復陶穴,未有家室」。亶父,周文王的祖父。陶,借為掏;復,借為覆。從旁掏的洞叫覆,即窯洞或山洞;向下掏的洞叫穴。周人不修房室的穴居習俗,與目前尚存的寧南窯洞一脈相承。

相關新聞
波音星際客機和國際太空站成功對接
科學家開發智能隱形眼鏡超薄電池 淚水可充電
創多個里程碑 馬斯克星艦海上成功軟著陸
ASML:將向台積電交付3.8億美元最新光刻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