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中異寶展(下)

亞仕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3月10日訊】農曆過年期間,我以喜樂輕鬆的心情,多次到台北歷史博物館參觀台灣海中珍寶,每一次去都有一種尋幽探勝、寧靜幽遠的特殊感受,畢竟地球生命的繁衍離不開大海,海域內這些特有的珍寶以及這些珍寶所製成的文物、首飾,不僅具美觀價值,更有來自深海非凡的平靜祥和磁波,人類藉由觸摸與玩賞,彷彿使生命回歸到深層的根源。

展覽期間吸引了無數台灣民眾駐足欣賞,同時也吸引了很多外國人流連探勝,最特別的是它很適合全家來活動,爸爸媽媽帶著小孩個個看得津津有味,有的小朋友說她最喜歡黑珍珠,有的說他想收集文石,這些珍寶文玩的背後,潛藏著人文、歷史與自然多元性教育的啟發。

文石—輪目具顯 文房雅玩

常有人以澎湖來媲美義大利西西里島的文石,認為這是世界上僅有的優質文石產地,其實在北美、歐洲幾個國家地區也產文石,只是澎湖的文石在很小的地域範圍內,卻擁有種類多、變化大、質美又華麗的文石,為舉世所罕見。

例如:望安文石料大、紋路美而鮮麗,將軍澳嶼以鑲金邊文石出名,白沙的通樑文石呈乳白色同心圓紋,而後寮的文石呈黃褐色球狀、葡萄狀……現場展品分成四類:裸石原石、經表面拋光的美石、印材與雕刻品。

文石係生成於玄武岩之裂縫或氣孔中,經由各種礦物質沉澱結晶而成,具有輪眼紋理與鮮麗色澤,多數製成飾品與文房雅玩,收藏者多官賈,在明代宮廷裡專為諸侯所珍愛把玩。到了清代乾隆年間,第十八任澎湖通判胡建偉,在今澎湖馬公市文化局附近,建立了文石書院,為當時最有規模的學府,也是澎湖最早文化傳播與精神象徵的重鎮,啟發文教可謂居功厥偉,胡通判當年還親自編纂讀書之法與讀書人「入德之方」,學問品德並重,期許當地成為人薈萃、文風鼎盛之地。

情有獨鍾的台灣貝類文化

小孩子玩的、辦家家酒的「貝殼」,是否是這次海中珍寶裡最便宜又樸拙之物呢?錯了!取自於最大兩公尺長、五百多公斤重,深海巨大五爪貝所製成的「硨磲」,是佛經中的七寶之一,其氣場很強,可消災、辟邪保平安,因原料取得不易而異常珍貴,通常保有者不是位居高官要職,就是西藏密宗的高僧。

長久以來,台灣居民廣泛應用貝殼於日常生活中,其中體現在原住民的衣飾上最突出,如泰雅族應用硨礫貝磨成孔圓柱狀的貝珠,由數萬顆貝珠串綴成的珠衣、珠裙,是該族最珍貴、隆重的禮服;而原住民交易用的錢「圓貝板」,綴飾在衣服上,則象徵榮耀的地位;在南台灣的排灣族則偏好以黑齒寶螺、金環寶螺縫綴於衣飾、額帶及男帽上。

貝類與原住民生活息息相關,可謂情有獨鍾、審美價值相同,若在平地漢人生活,則以鏍鈿漆器最膾炙人口。

在木製的高級家具與用品上,應用鮑魚貝殼切割成薄片,按繪圖所需裁切,將薄片貼牢後,重複上漆並多次打磨拋光,使木材表面與貝面完全密合,直到發出光滑,亮麗的色澤方告成。

鏍鈿漆藝自明清以來,一直是台灣富豪世家最喜歡的家居生活用品之一,其主題內容多植物花卉、吉祥,寓意與民間故事等傳統題材,在現代台灣以大溪鏍鈿家具馳名。

光之子──珍珠
在日本書記中記載,海洋河川裡圓形的寶石稱為「珠」,在此之中特別美麗且閃耀光輝者稱為「真珠」,真珠即是「珍珠」,在大海中貝類因無法將侵入的雜質排出,因包圍分泌時間長了而產生「珠」,珍珠古希臘人稱做「光之子」,除了裝飾之外,亦有美容、養顏的功效,在珠寶世界中有女王之稱,深受世人所喜愛。

台灣是世界上珍珠產業的重要生產地之ㄧ,過去珍珠與海女聯想一起,海女潛水冒險取野生珠貝,其繁榮的採珠盛況今已不復多見,大量人工養殖珍珠產業代替了海女的角色,以穩定、有序的生產養殖珠,對自然生態較不受影響。──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灣海中異寶展
飛行員救出被遺棄在機場的熊崽 建特殊友誼
甜蜜時刻!狗狗一動不動摟著小主人睡覺
歐洲盃足球賽開幕賽結果 德國大象成功預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