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爭議 WTO秘書處如履薄冰 會員國視為禁忌

標籤:

【大紀元3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呂志翔日內瓦六日專電)台海兩岸間的爭議可能是目前世界貿易組織最敏感的問題,WTO秘書處嚴守中立,各會員國更是避之唯恐不及。權威人士指出,部分台灣言論及新聞報導指稱WTO秘書長蘇帕猜向台灣施壓,不但偏離事實,更壓縮了解決問題的空間,不利於台灣在WTO的運作。

自從2003年二月中國要求更改台灣駐WTO代表團名稱後,蘇帕猜就成為少數台灣人士的批判對象,外交部及駐WTO代表團「喪權辱國」的強烈指控也不時見諸報端。如台聯立委賴幸媛四日在立法院總質詢時再度指出,外交部負責人甚至更高層決策人士,訓令我駐WTO代表團可以同意放棄正式外交頭銜,此舉已是「喪權辱國」,行政院應予究辦。

駐WTO常任代表顏慶章及外交部發言人呂慶龍已分別否認了賴幸媛的說法,但代表團在第一線的努力又再度遭到懷疑與扭曲,更重要的是,台灣未來交涉空間與彈性,可能會更形僵硬,對維護台灣在WTO的國家利益與尊嚴反而有負面影響。

對於更改名稱等問題,蘇帕猜曾公開表示,他沒有權力要求台灣作任何讓步。WTO秘書處官員也表示,蘇帕猜當初只是把中國的要求轉達給台灣,然後再把台灣的「NO」告訴中國,蘇帕猜對有人指他向台灣施壓非常在意,也曾經當面向台灣外交決策官員表達極度不滿與關切。

台灣在WTO名稱問題的癥結在於1992年,GATT理事會通過成立台灣入會工作小組會議紀錄中的「主席聲明」,蘇帕猜根據主席聲明的白紙黑字,拒絕中國要以「港澳模式」更改台灣代表團名稱的要求,但他也特別提醒台灣了解當時主席聲明所意涵的政治諒解。

雖然台灣有人主張主席聲明已不復存在,但WTO法律專家有不同見解,他們認為,主席聲明為台灣入會工作小組成立的政治諒解,並為當時GATT會員一致接受,以及主席聲明雖不是台灣入會工作報告書的一部分,但並未因而消失。

蘇帕猜已被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任命出任「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秘書長,身為「高級國際文官」,除了本身的學識、能力外,在會員國家間公正無私更是基本條件,這也是WTO設立協定第六條的強制要求,指控蘇帕猜對台灣施壓無異於「人格暗殺」;這也暴露出台灣相關人士欠缺國際場域基本常識,徒增代表團與蘇帕猜互動關係緊張。

駐WTO代表團經過長時間努力,才逐漸建立了與蘇帕猜及秘書處的互信與友誼,但秘書處官員對部分台灣人士的政治動作仍懷有戒心,在敏感時刻,台灣又傳出激烈言論,對在進行中的協商將只會有負作用。

WTO官員重申,台灣代表團名稱及通訊錄問題唯有在兩岸已達成協議,都同意的情況下才可能付印。換而言之,只要任何一方不同意,秘書處就無法編印,這也是目前的情況,相關人士不預期短期內會有所突破。

至於WTO會員國對兩岸爭議更是避之唯恐不及。據了解,曾有不知情的代表團到秘書處興師問罪,責問為何通訊錄的「最新版本」還停留在2002年十月,在聽了秘書處的詳細說明原委後,只有默然接受事實,不敢再嗆聲。

到目前為止,顯然沒有任何會員國願意介入兩岸爭議,擔任調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爭議本質是非常情緒性的政治問題,黑白分明,不是任何外力能協助解決,因此,大家都是三緘其口,以免得罪任何一方。

但他們的普遍認知是,蘇帕猜為了議事運作,出面協調解決會員國間爭端是正確並可以接受的,以及問題最後還是要由兩岸自行解決。

台灣代表團過去兩年在WTO的表現受到會員間高度肯定,在今年總理事會主席更換所涉及的次級委員會主席人選中,台灣常任代表顏慶章也曾被提及,但會員國一考慮到兩岸政治因素就放棄了這個想法。

相關人士表示,台灣應在維護國家利益與尊嚴,及合理兼顧「九二」主席聲明之下,使這個政治爭議早日落幕,徹底消除中國在WTO阻擾台灣的任何藉口。以台灣的第十五大貿易國地位及在WTO的具體表現,在擺脫政治干預後,必然可顯著提升國際能見度及在WTO的地位。

相關新聞
加:代表處經濟組促成台加廠商投資及招商
學界聲援楊儒門 盼政府重視農業問題
WTO農業談判  十國集團與歐盟建立策略聯盟
WTO貿易便捷化談判  台灣提案獲正面回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