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關係﹕前景並不看好

陳勁松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4月13日訊】近日﹐中國總理溫家寶出訪印度﹐訪問結束之日﹐兩國政府宣佈﹕雙方達成協議﹐同意解決兩國邊界爭端和促進雙邊貿易﹐結成“戰略性夥伴關係”。去年﹐中印雙邊貿易額為136億美元﹐其中﹐印方享有17.5億美元順差。雙方希望﹐到2008年﹐該貿易額能夠提昇到每年200億美元﹐此一目標﹐對這兩個快速增長的經濟體而言﹐顯然並不難實現。

說到邊界爭端﹐就複雜得多。雙方擁有2500英里共同邊界﹐並曾在1962年兵戎相見。印方仍然宣稱﹕中方一直佔據克什米爾地區屬於印方的1萬6千平方英里土地。中方原稱印度東北部與西藏交界的一片領土﹐應該屬於中國﹐但在此次溫家寶的訪問中﹐卻予以擱置﹐未再提及。同時﹐中方早已默認印度于1975年對錫金王國的兼併﹐在中方製作的各類地圖中﹐地處喜馬拉雅山的錫金﹐已經被悄悄歸于印度版圖。而早些年代﹐中方對此不予承認﹐並強調﹐其中部份領土屬於中國。

一般預料﹐在雙方邊界談判中﹐最終作出讓步的﹐將會是中國政府﹐就像它在對俄羅斯和越南所做的那樣。因為﹐北京正奉行“(政權的)穩定壓倒一切”的國策﹐希望有一個“和平安寧的國際環境”。同時﹐考慮到中日關係的緊張和中俄關係的不可靠﹐北京需要取悅印度﹐來緩和與這個亞洲大國兼鄰國的長期敵對關係。

中印宣稱要結成“戰略夥伴關係”﹐外界不免感到意外。因為﹐雙方利益衝突面實在太大﹑太廣。首先﹐作為印度的敵國和中國的盟國﹐巴基斯坦﹐扮演了重要的阻礙角色。中國與巴基斯坦的緊密關係﹐不僅存在於政治與經濟領域﹐更存在於軍事領域。中方向巴方輸送武器﹐尤其核技術﹐並援助巨資﹐為巴方建設軍港和核電站。印巴雙方圍繞克什米爾的領土爭端﹐衝突不斷﹐並已經爆發三次戰爭。北京對巴基斯坦的軍事援助﹐等同于直接針對印度。

其次﹐俄國與印度長期結盟﹐目標所向﹐便是中國。俄國需要印度﹐來牽制中國﹔印度也需要俄國﹐來堵截中國。近年來﹐俄國同時出售武器給中國和印度﹐但售印武器的先進程度﹐始終高于其售中武器﹐道理也在於此。另外﹐印度與美國關係的持續改善和趨進﹐也讓中方倍感不安。

再者﹐作為地球上最大的兩個人口大國﹐中國和印度﹐都處於經濟崛起階段﹐在外貿﹑能源﹑科技等眾多領域﹐形成天然的競爭對手。中國每年引進外資5百多億美元﹐是印度引進外資的10倍﹔印度擁有的高科技人才﹐則是中國的9倍。

儘管目前﹐中印雙方都表現出進一步發展關係的願望﹐但在種種內外因素的制約下﹐各方的步子都不至於邁得太遠﹐雙邊關係的前景﹐並不樂觀。

外界習慣將中國和印度作比較﹐越來越多的專家看好印度﹐他們列舉的理由﹐包括﹕其一﹐以服務業和高科技產業為主的印度經濟模式﹐遠景勝于以製造業為主的中國經濟模式﹔其二﹐英語是印度的官方語言之一﹐語言優勢派生的交流優勢﹐使印度擁有更大的國際化能力﹐西方國家的工作和工程“外包”﹐多數發到印度﹐原因之一﹐就在於此﹔其三﹐更重要的是﹐印度擁有民主制度﹐尤其擁有從英國移植的優良司法體系﹐為此﹐與中國相比﹐印度擁有更加堅固的社會穩定基石和國際公信力﹐比如﹐國內矛盾容易得到有效化解﹐外國的知識產權更能受到尊重和保護。而在這些方面﹐遠遠落後的中國﹐尚自陷於尷尬境地。

(4/12/05 自由亞洲電臺)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能源爭奪戰﹕中美衝突的又一髮端
陳勁松:官民比例奇高 百姓苦不堪言
陳勁松﹕「反分裂法」正中美國下懷
《反分裂法》﹕北京的賠本生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