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師之死 上海交大教師去世引發討論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4月5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五日電)「不知天堂是不是也有人學習電路?如果有,他們真的很幸運。」上海交通大學一名講師日前因病去世,他的死引發討論,因為這名老師的教學水平與師風師德深受肯定,卻因為沒有論文,在五十七歲去世時,仍只有講師頭銜。

新華社報導,晏才宏三月十二日死於肺癌,三天之內,上海交大校園的BBS塞滿上千篇學生的悼念文章,學生甚至出資為他出版紀念文集。

在師生關係日漸淡薄的中國大陸,這種事顯得稀奇。晏才宏的可貴之處在那裡?

報導說,熟知晏才宏的人都說,他最讓人感佩的是淡泊名利的灑脫,對職稱從未掛懷。也有人認為,他的言行在浮躁之風盛行的校園裏顯得如此「不合時宜」。若以世俗眼光,他不能算功成名就,但在人生價值的天平上,他的分量很重很重。

據報導,在上海交大電子資訊與電子工程學院,晏才宏的教學水準有口皆碑。他的電路課,在學生網上評教活動中,以罕見的滿分居全校之首。很多學生稱他為「我碰到過的最好的老師」。

他上課時總是一杯茶、一支粉筆隨身,從不帶課本和教學參考書,知識早已爛熟於胸,例題信手拈來,講課條理清晰、自成體系。加上一手俊秀的板書,洪亮的嗓音,他的電路課被譽為「魔電」,幾乎場場爆滿,座無虛席。

學生在校園BBS的悼文中說,「他的課充滿了激情,從頭到尾都扣人心弦,簡直像一部精彩的電影」、「不知道天堂裏是不是也會有人學習電路呢?如果有,他們真的很幸運」。

這樣一位深受學生喜愛的教師為什麼至死連個副教授也評不上,主要原因是他沒有論文。根據中國的大學考核體制,教師評職稱主要看科研論文的數量,晏才宏卻幾乎沒有發表過一篇「像樣」的學術文章。

也有人指出,在中國建設「科研型大學」的旗號下,很多大學實際走向另一個極端,即「重科研而輕教學」,例如不久前,廣西一位二十五歲的年輕教師僅因「學術成果豐碩」就被破格評為教授,但是教齡卻未滿一年。

報導說,「晏才宏這樣的老師,書教得再好,科研不行,評職稱也沒有希望」。

晏才宏生前有人就這個問題問過他。他回答「發表學術論文要十分慎重,必須在某個領域有突破性的創見才拿得出手」,為評職稱而拼湊論文的做法他不忍為。

有人對晏才宏的想法不以為然,指出中國成千上萬的大學老師在各個領域進行著大量艱苦研究,發表的成果不可計數,儘管不一定都是重大發現,也不能說毫無價值。如果都要求能拿諾貝爾獎才可發表,不僅太鑽牛角尖,也不符合科研的規律。

另一些人則說,原創的科學研究十分艱難,不少科研成果要經歷時間考驗,才能證明其價值所在。世界上許多科學大師都自甘清貧寂寞,「十年磨一劍」,當前中國學術界浮躁之風堪憂,追名逐利,「為成果而成果」者大有人在,不少科研成果含金量其實很低。

報導認為,在這種形勢下,晏才宏寧肯不要頭銜和待遇,也不製造學術垃圾,實屬難能可貴。

相關新聞
林志穎高校大聊F1 爆料差點命喪賽車場
蔣品超:病患的屋檐下不能響亮輕快的歌吟
報告:加強監控 中共逼藏人大舉搬遷
河北廊坊一醫院退核酸檢測費 只對特定人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