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飲用水檢測 台環保署出新招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鈞凱台北十日電)金門縣金沙水庫爆發遭人棄置農藥事件迄今,造成民眾對國內飲用水水質安全產生疑慮,為挽回民眾的信心,台灣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最近建立「魚類毒性測試規範」,選用對水質變化極度敏感的魚類,作為替民眾日常飲水把關的先鋒。

環保署完成的「原水水質魚類毒性測試規範」,要求全國各地供作飲用水用途的水源區、水庫及淨水廠,即日起都得養殖魚類作為生物試驗用途,以建立一旦水質遭受毒物污染時的早期預警機制。

環保署環境衛生及毒物管理處第三科科長陳志銘表示,雖然國內過去部分的水源管理單位也會進行類似的測試,但因為缺乏共同的標準,所以較難達到預警效果,而新完成的規範則可適用於水庫、湖泊、河川及自來水廠等水源水質。

他說,使用魚類來檢測水質毒性具有相當多優點,不僅花費便宜、技術門檻低且易於觀察,一旦水源遭受急毒性、劇毒性的毒素污染,監測人員只要藉由觀察魚類是否出現翻轉、不適應、呼吸變化等異常行為,即可及早掌握因應。

但並非是所有的魚種都適合拿來作試毒用途,陳志銘指出,最適合的是本土性的魚種,例如鯉魚、朱文錦魚等,魚齡及魚體大小也得控制在對水質最敏感、最脆弱的幼魚、仔魚時期,才不會因長期馴養而對毒物產生適應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