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實味﹕野百合花沉枯井(上)

人氣 123
標籤:

【大紀元5月11日訊】王實味,1906年4月5日生於河南潢川縣一個知書達禮的破落大戶人家,兄妹有六人,王實味排行第三。幼年熟讀四書五經,1925年考取北京大學文預科,與胡風為同班同學。1926年1月,王第一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後因不滿中共北大支部書記段純干涉其戀愛問題,憤而離開北京,輾轉去了南京,自動脫離了中共組織。
大約在1937年初,為生計而幾經周折的王實味,在河南開封女子中學執教時,始終關注國家興亡、並仍眷戀中共的他,又重新加入了共產黨。並於當年10月經時在河南大學任教的範文瀾介紹,奔赴去了延安。

◆ 要民主,還是要黨性﹖
抗戰時期的延安,的確吸引了大批既想抗日、而又不滿國民黨政權的知識份子投奔到來。之中,更有不少在國統區有很有名氣的大作家大文藝家。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相當多的一些知識份子,對延安的很多現象卻又生出了些不滿,又想重操在國統區抨擊國民黨的那種自由,那種「給創作以自由獨立的精神」(艾青語),以揭露延安的黑暗面。但,延安畢竟不是西安,共產黨也不是國民黨,作為共產黨員的知識份子,首先要的究竟是民主,還是黨性?這個根本問題一時在延安的知識界,特別是在文藝界,引起了理論上的爭論。

以周揚為首、以「魯藝」為基地的「歌頌光明派」,與以丁玲為首、集合了艾青、蕭軍、陳企霞等人,以「文抗」(文藝界抗敵協會)為大本營的「暴露黑暗派」,這兩大文藝思潮便在1941年後的延安,展開了一場唇槍舌戰,同時,還運用上了後來被稱之為「大字報」的牆報,最後,延安的正式媒體如《解放日報》也刊載了他們的爭論」到
1942年2月中共中央決定間vi整風運動之初,這場理論仗文藝觀點仗之激烈,更是上了一層樓。

文化界的人們對爭論是很有興趣的,他們篤信真理是越辨才越明白的。所以,那些代表爭論的牆報,剎時導致了極大的轟動。那些貼在牆上或掛在繩子上的紙張上的文字,每天都引來了成千的川流不息的人們觀看、議論。

◆ 延安整風
1942年2月,毛澤東發表了三篇文章,揭開了延安整風運動的序幕。然而,文藝界的「暴露派」卻以為是要贊同他們揭露延安官僚主義的主張,對同一件事,發生了理解的錯位。因而,牆報越貼越起勁,並且其烈火還擴展到一切主要由知識份子構成的單位,針砭延安的時弊,幾乎成了一種時髦。

知識份子們高興的事,政治家卻不一定高興,尤其,從前方回到延安的軍人們更不高興。當中央研究院的副院長範文瀾請平日與他關係甚好的王震來看牆報後,王震立即極為不滿,並大怒:「前方同志為黨為國在流血犧牲,你們卻在後方吃飽了飯罵黨!」當時,朱德、賀龍等都對「暴露派」的觀點,發出了指斥,說是「完全喪失了無產階級立場!」

毛澤東與中共中央在研究了上述情況後,其方針自然是:必須打退或糾正這股潮流,否則,處於四面都是敵人包圍的共產黨首腦機關所在地,沒有被國民黨反共勢力剿滅,卻弄不好會讓這些自以為是的知識份子「暴露派」們搞亂搞垮。

在1942年,對付「暴露派」們的策略是:選准靶子,在孤立極少數、打擊極少數的鬥爭中,達到教育、團結大多數的目的。

王實味不幸就成了那場風波中的最大靶子。

(未完待續,請見下週週末版)
註﹕因篇幅所限,對原文有刪節,大小標題為編者所加。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全美最具競爭力租房市場 麻州伍斯特第三
籲解散反猶抗議營地 MIT等名校發聲
可致命蜱蟲傳染病 麻州今年首見
倒賣紐約被盜蘋果設備 波士頓4人被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