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魚種 佔全球一成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1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郭怡君╱台北報導〕根據最新發表的台灣魚類總調查報告,台灣目前記錄到的魚種已高達兩千七百七十五種,比十年前增加七百多種,占全球魚種十分之一;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代主任邵廣昭指出,台灣新紀錄種增加速度非常快,每年以五十至八十種的速度增加,每年在台灣發現的世界新種也有三至五種,魚類生物多樣性傲視全球,但受到棲地破壞和污染等因素,多種魚類的數量都在銳減,值得省思。

台灣魚類總調查報告今天將在第七屆印度太平洋魚類國際研討會中發表,負責向各國與會代表介紹台灣魚類現況的邵廣昭強調,台灣島嶼面積連全球陸地的萬分之二點五都不到,卻擁有超過兩千七百種魚,占全球魚類總數的十分之一,多樣性是其他國家平均值的四百倍!

在台灣發現的世界新種,經比對調查累計共有一百七十九種,其中有八十二種是由本土魚類學者命名,其他則是由外國人採集發表的。

邵廣昭表示,得天獨厚的台灣擁有全球稱羨的魚類多樣性具備「四大地利」,包括位在全球海洋生態最豐富的東印度群島地區,四周海域地形複雜、海岸的底質和棲地非常多樣化,外圍還有黑潮、大陸沿岸流和南中國海水團三股海流交會,造成南北在不同季節的水溫差異。

邵廣昭指出,除了地理條件優越外,台灣在魚類的分類研究水準很高、各大專院校與研究機構的本土魚類學者努力調查更是關鍵,中研院近兩年來大力推動的「深海魚類調查計畫」對台灣新紀錄種和世界新種的快速增加也挹注甚多,另要感謝釣友、漁民或潛水朋友熱心提供珍稀罕見的標本,讓今年發表的台灣魚類總調查報告比十年前增色不少。

雖然魚種豐富,但邵廣昭憂心地指出,台灣「只有海鮮文化」沒有「海洋文化」?受到過度漁撈、棲地破壞、污染和外來種入侵等影響,很多過去族群龐大的魚種,在數量上都已變成稀有、甚至區域性滅絕,例如著名的黑鮪魚,更因人類捕食,全球產量已經比二、三十年前少了八十%,生存在潮間帶的魚種更有一半至三分之一的種類,在野外幾乎都看不見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