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湾鱼种 占全球一成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17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郭怡君╱台北报导〕根据最新发表的台湾鱼类总调查报告,台湾目前记录到的鱼种已高达两千七百七十五种,比十年前增加七百多种,占全球鱼种十分之一;中研院生物多样性中心代主任邵广昭指出,台湾新纪录种增加速度非常快,每年以五十至八十种的速度增加,每年在台湾发现的世界新种也有三至五种,鱼类生物多样性傲视全球,但受到栖地破坏和污染等因素,多种鱼类的数量都在锐减,值得省思。

台湾鱼类总调查报告今天将在第七届印度太平洋鱼类国际研讨会中发表,负责向各国与会代表介绍台湾鱼类现况的邵广昭强调,台湾岛屿面积连全球陆地的万分之二点五都不到,却拥有超过两千七百种鱼,占全球鱼类总数的十分之一,多样性是其他国家平均值的四百倍!

在台湾发现的世界新种,经比对调查累计共有一百七十九种,其中有八十二种是由本土鱼类学者命名,其他则是由外国人采集发表的。

邵广昭表示,得天独厚的台湾拥有全球称羡的鱼类多样性具备“四大地利”,包括位在全球海洋生态最丰富的东印度群岛地区,四周海域地形复杂、海岸的底质和栖地非常多样化,外围还有黑潮、大陆沿岸流和南中国海水团三股海流交会,造成南北在不同季节的水温差异。

邵广昭指出,除了地理条件优越外,台湾在鱼类的分类研究水准很高、各大专院校与研究机构的本土鱼类学者努力调查更是关键,中研院近两年来大力推动的“深海鱼类调查计划”对台湾新纪录种和世界新种的快速增加也挹注甚多,另要感谢钓友、渔民或潜水朋友热心提供珍稀罕见的标本,让今年发表的台湾鱼类总调查报告比十年前增色不少。

虽然鱼种丰富,但邵广昭忧心地指出,台湾“只有海鲜文化”没有“海洋文化”?受到过度渔捞、栖地破坏、污染和外来种入侵等影响,很多过去族群庞大的鱼种,在数量上都已变成稀有、甚至区域性灭绝,例如著名的黑鲔鱼,更因人类捕食,全球产量已经比二、三十年前少了八十%,生存在潮间带的鱼种更有一半至三分之一的种类,在野外几乎都看不见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