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博館的歷史痕跡紀錄片近日首映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謝震南台北二十八日電)台灣地區第一座也是歷史最悠久的自然史博物館─國立台灣博物館,為留下即將屆滿一世紀的歷史紀錄,由台北市永樂扶輪社出資拍攝的首支紀錄片「消失中的軸線─國立台灣博物館的歷史痕跡」,七月二日下午七時三十分在台博館館前廣場舉行首映典禮。

台博館前身為一九零八年十月二十四日設置的「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初開館時就有典藏品萬餘件,成為日本殖民政府在台灣地區興築公共建築的代表性傑作之一,也是日治時期台灣唯一度過戰火、經歷政權更佚,至今仍於原址開放營運的博物館。

如果從一九零六年起算,台博館至今已屆滿一世紀。台博館館長蕭宗煌特別感謝台北永樂扶輪社的熱心和義舉。

他表示,出資拍攝台博館即將建館百週年的紀錄片之外,兩年前永樂扶輪社就與台博館合辦「騰雲號榮退八十年活力再現活動」,出資整修騰雲號展示場外觀及照明設備,這次再將台北市民對台博館的共同記憶與情感轉換成影像紀錄片,讓民眾得以瞭解台博館歷史,深具教育意義。

扶輪社長劉信雄提到,這部紀錄片將回顧自台北火車站沿著館前路到新公園內的天后宮遺址,這條曾經熙來攘往的重要軸線,蘊藏台人抗日事件的歷史傷痛,以及台灣邁入現代化及資本主義道路的進程;也挖掘出博物館設立的一個偶然的政治動機,是肇源於紀念台灣縱貫線鐵路通車,以及今日博物館的前身,作為「故兒玉總督暨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的歷史緣由。

負責紀錄片腳本撰擬的的扶輪社社員黃雍昇和台博館人類學組長李子寧,除翻遍史籍尋找史料外,還透過日本友人蒐集建館當時相關人員的背景資料與照片,從泛黃照片追溯這棟古蹟建築的滄桑與風華。

此外,導演鄭恆隆為還原歷史真相,特別把封箱六十年的兒玉源太郎總督與民政長官後藤新平銅像,從台博館典藏庫搬回台博館大廳,安放在原本屬於他們的位置,珍貴鏡頭難得一見。這部紀錄片除了介紹台博館豐富的典藏,也挖掘出不少軼事。

例如首任館長川上瀧彌是日本知名的植物學家,一八九七年他在北海道阿寒湖中首度發現球藻,但川上瀧彌在博物館籌備期間積勞過度,開館次日不幸病逝,所幸目前已被日本指定為特別天然紀念物。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要屬館前廣場上的兩隻銅牛,是一九三五年「滿州國」送給當時台灣總督府的禮物,原本放置於「圓山神社」,繼而轉贈博物館。

據說銅牛極有靈性,原本兩頭牛一致面向館舍陳列,幾年間館內人員不甚平安,認為銅牛的方向不妥,疑沖煞館員所致,經過幾番研究後,終將銅牛轉換位置,變成現在兩牛相對的情形。

「消失中的軸線─國立臺灣博物館的歷史痕跡」片長三十五分鐘,預訂七月二日下午七時三十分在台博館館前廣場舉行首映典禮。

國台博表示,為能讓民眾也能永久珍藏這份記憶,館方將於該館合作社內出售這張紀錄片DVD,有興趣的民眾可電洽:(02)2371-1052。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