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指控不當補貼 英特爾挨告

人氣 11
標籤:

【大紀元6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如順綜合報導)超微(AMD)28日向美國德拉瓦州的聯邦法院提出告訴,指稱英特爾利用不當補貼贏得銷售,並威脅對使用或銷售超微產品的公司施予報復。這是繼二○○○年十月超微在歐盟循法律扳倒英特爾行動以來第二次在美提出控訴,據了解,超微已有準備打一場冗長的法庭大戰。不過,近年超微指控英特爾壟斷市場的全球性法律行動中,只有日本方面小有斬獲,從目前來看,超微成功的機會有限。

據工商時報今天(30日)報導,超微這次怒控英特爾七大罪,在其四十八頁的訴狀中羅列了英特爾以利誘、威脅或恐嚇方式控制需求廠商的七大惡行。超微並且點名十二家電腦製造商、九家經銷商、十七家零售商共三十八家廠商在英特爾威逼下,被迫不得購買超微產品,而包括戴爾、惠普、IBM、捷威與宏碁等知名的電腦廠商,都在迫害名單之上。不過英特爾已否認這些指控。

英特爾發言人比爾曼(Tom Beerman)表示,公司尚未看到法院的正式公文,但表示「我們相信本公司的銷售行為公平且符合聯邦反托辣斯法」。

超微指控英特爾其來有自,工商時報舉例,台灣的資訊產業長期以來都是採行Wintel(微軟 + 英特爾)架構。系統客戶如果採用英特爾的系統晶片組,往往能夠在中央處理器的供貨與價格上獲得數十、數百美元的中央處理器議價空間。

英特爾甚至提出MDF(行銷費用基金)機制,只要廠商在廣告與產品上,放置「Intel Inside」的商標,英特爾就會補助相當比重的廣告行銷費用,對毛利逐漸下降的系統商而言,英特爾的補助相當令人動心。

由於這樁訴訟可能是冗長且具決定性的戰役,儘管這場反托辣斯官司是由一家公司而非政府發動,但在產業界可能引起巨大迴響。據經濟日報29日報導,本案可能使英特爾與其他業者的機密交易攤在陽光下。

不過,超微的指控主要依據超微的客戶和合作夥伴所言。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法克絲(Eleanor Fox )表示,為了證明前述英特爾行為屬實,超微必須藉由客戶證詞來支持其指控,但客戶恐怕不會太支持此一想法。

英特爾比微軟面對的反壟斷監督少

英特爾二○○○年十月就被超微在歐盟指控壟斷市場,只可惜喧騰一時之後,除了去年六月歐盟在法國、荷蘭、芬蘭與瑞典等地進行新一波的蒐證外,迄今沒有進一步的進展。在美國方面,超微在去年十月趁勢要求美國法院強制英特爾提交相關文件,不過遭法院駁回申請。

相較於英特爾,軟體業的龍頭微軟(microsoft)就比較沒那麼好過了。2000年6 月微軟即曾被美國聯邦法庭裁決有壟斷事實,應分割為二家公司,只不過在後來上訴中被推翻。近日,包括韓國、歐盟及美國都微軟對提出制裁。

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幾日前表示,自去年末接受RealNetworks提起新的指控後,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進行了大規模調查,將於7月中旬對微軟是否存在利用壟斷地位打擊競爭對手的行為做出最終裁決。RealNetworks指控微軟不公平地將Media Player和Media Server軟件捆綁在Windows操作系統中。

去年3月,歐盟裁定微軟存在非法利用壟斷地位打擊競爭對手的行為,並對微軟處以6.24億美元的罰款。不過微軟並未服從,在長達一年的時間與歐盟反復談判。今年5月底歐盟對微軟下最後通牒,目前微軟公司向歐盟提出折衷方案,歐盟正在審議中。

面對此起彼伏的反壟斷浪潮,強硬微軟終於有所鬆動。據每日經濟新聞6月初消息,美國司法部反壟斷局報告說,微軟已經同意對WindowsXP作業系統的表面特徵作出少許修正。另外,微軟與歐盟就伺服器源代碼開放的談判進程也向前邁進了一大步。(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蘋果移情別戀  結束與 IBM關係改用Intel處理器
蘋果電腦將宣布改用英特爾晶片
迎戰DELL 蘋果擁抱英特爾
蘋果正式宣布轉用英特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