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摩擦 引發華府反彈

標籤:

【大紀元6月5日訊】〔自由時報王錦時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商務部長古提瑞茲(Carlos Gutierrez)昨日警告指出,中國持續攀升的貿易順差,巨量增加的紡織品出口,以及盜版猖獗所帶來的緊張情勢,將會引發華府潛在的政治反彈。

古提瑞茲昨日與中國商務部長薄熙來舉行正式會談。

美國已在5月下旬對中國紡織品採取設限行動,中國則抨擊美國的設限行動,古提瑞茲銜命首度訪問北京,以處理美中之間的貿易爭議。

他表示,他將施壓促使中國打擊猖獗的電影、音樂及其他商品的盜版。

古提瑞茲在上週警告中國,必須採取行動以實踐開放市場的承諾,否則將面對美國關閉自由貿易大門的風險。

薄熙來則暗示指出,兩國政府之間仍有一些爭辯的觀點。不過他仍然堅持說:「只有在互惠的基礎上,我們才能讓彼此間的貿易及經濟關係成長。」

古提瑞茲與薄熙來會談的相關細節將不會立即公佈。

古提瑞茲在上週五表示,他將對中國施壓,以促使中國保證停止其境內的盜版行為。

古提瑞茲強調,美國廠商告訴他,雖然中國已承諾終止這種不法的貿易行為,但是實際的情況「看起來沒什麼改變」。

由於中國的盜版行為,使美國廠商每年流失數十億美元的潛在商機。

薄熙來則批評美國對中國紡織品設定配額,違反了亞太經合會(APEC )這次在南韓會議中所達成的自由貿易原則。

古提瑞茲表示,他將不會就美國設定紡織品配額的議題展開談判,並強調指出,中國是世界貿易組織(WTO )的會員國,在其入會條款中同意其他會員國可採取行動以因應「市場破壞」。他指出,華府認為美國「在這世界上完全有權採取這種行動。」

貿易戰 將引爆中國經濟災難

(自由時報王錦時編譯)全球經濟金融情勢最近風雲變幻,美國、歐盟、中國之間的貿易摩擦日益嚴重,保護主義浪潮的緊張情勢持續升高,美國、歐盟對中國的貿易戰極可能一觸即發,中國經濟可能因此硬著陸,而引發後續的一連串經濟金融危機。

由於今年以來,數量龐大的中國廉價紡織品及成衣大舉攻佔美國及歐洲市場,並對當地的紡織業者構成威脅,迫使美國及歐盟在5月中、下旬陸續對中國的紡織品及成衣採取設限的行動。

中國財政部雖在5月底宣佈,將提高74項紡織品的出口關稅,試圖安撫美國及歐盟的不滿,不過其後中國官方又出爾反爾宣佈,從6月1日起停徵81項紡織品的出口關稅,先前提高出口關稅的措施也予以取消。

中國這種不按牌理出牌的舉動,激怒了美國及歐盟的政府及業界,使得西方國家內部,對中國採取貿易制裁行動的聲浪急遽升高。

美國商務部長古提瑞茲在2日抵達北京後,立即向中國傳達了美國國內的這種民意潮流。

他警告指出,如果這次美中商談未能解決雙方的貿易爭議,將引發美國國內貿易保護主義的浪潮日益高漲,導致美國行政部門必須對中國採取強硬措施。

除了紡織品貿易的爭端之外,古提瑞茲並強調,中國必須加強打擊其境內的盜版,並且進一步對美國產品開放其國內市場。

中國對美國軟體及電影等產品的大量盜版,是造成去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創下1620億美元新高紀錄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美國國會議員正在討論透過立法,向自中國進口的商品課徵27.5%的關稅,以促使中國讓人民幣升值。

同時議員也要求布什政府就中國未能保護美國廠商的智慧財產權,向世界貿易組織(WTO )提出申訴。

摩根士丹利首席全球經濟師羅區在其提出的研究報告中表示,中國目前正持續採取措施以減緩房地產泡沫的威脅,不過中國政府對房地產採取一連串的降溫措施,可能嚴重打擊其供應及需求的基本情勢,終致引發中國沿海地區的房地產泡沫破裂。一旦這種情況出現,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的成長將會明顯減緩。

目前固定資產投資是中國經濟成長的最主要動力,在2004年佔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 )成長的44%。

而房地產投資則佔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的20%左右,房地產投資每跌10個百分點,就會造成中國GDP降低1個百分點。

在中國內部經濟情勢不穩定的情況下,中國領導人對於解決其國內經濟問題顯得左支右絀。

除了房地產泡沫之外,國有銀行龐大的壞帳問題、沿海與內陸區域發展失衡、貧富差距日益擴大,這些問題都是等著中國領導人去一一拆解的未爆彈,不過外界都高度質疑中國政府真的有能力解決這些日益惡化的經濟問題。

而在中國領導人正為解決內部經濟問題捉襟見肘之際,中國與美國、歐盟以至其他國家間的經貿摩擦也呈現日益緊張情勢。

但是中國領導人似乎欠缺,如何以市場經濟手腕與貿易夥伴共同解決貿易爭端的識見與氣度,反而只會一味訴諸粗糙的民族情緒,擺出一副誓死一戰的姿態,這很明顯暴露出,中國官方完全無法掌握市場經濟的遊戲規則,很可能在其錯誤的決策下,引發全球貿易戰,使中國經濟爆發空前的災難。(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料敵從寬 新竹公車廣告活傳媒
台大教授:探索中國經濟發展真相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中國經濟令人憂心
大摩:中國經濟令人憂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