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逼念全美語 孩子咬人不語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以敬、洪素卿╱台北報導〕「No Chinese」、「Just English」,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全美語幼兒園在國內形成熱潮,不過,醫師卻發現,部分學齡前幼童由於無法適應全美語環境,出現退縮、無助現象,有的只能比手畫腳、甚至有學童會咬人表達抗拒,這種案例近年逐漸增加,尤其暑假、兒童美語學習高峰期過後的9月、10月開學期增加最多,形成「美語學習恐慌潮」現象。

追求國際化的社會發展下,國內學童不僅學英語年齡越來越小,強調「全美語」的幼稚園、補習班林立,台大兒童精神科主治醫師蔡文哲說,近年因為全美語環境導致適應不良就醫的兒童案例也越來越多,成為社會一大警訊。

多數出現適應問題的幼童,大多原本個性就較內向、害羞,嚴重的學習壓力更讓孩子在人際互動變得退縮、無助,有的嚴重到只能比手畫腳;蔡文哲分析,許多家長以為語言學習愈早愈好,但就如學中文要按部就班、不能一開始就學單字一樣,英文學習也應適度,「揠苗助長」反可能導致學童抗拒或挫折。

馬偕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臧汝芬說,拒學的孩子越來越常見,部分是因為情緒調適障礙,不少孩子其實是學習遇到困難,學英文是一大主因,學習的東西超過負荷、無法消化,就易導致挫敗感,幼齡孩子又沒有方法可解決問題,只好逃避。

公共電視昨天發表以兒童美語學習為主題的紀錄片「童話劇場」,多名將孩子送到全美語幼稚園的家長即現身說法;一位王姓媽媽指出,她把女兒送到全美語的幼幼班兩年後,就發現女兒開始拒絕上學,也抱怨在班上交不到朋友,有時還會咬人發洩情緒,只好趕緊把孩子轉學。

另一位也把大女兒送到全美語幼稚園、小兒子則改送到中文幼稚園的媽媽則指出,女兒情緒的困擾,直到小學才顯現出來,她抗拒學英文、學才藝等課程,且比較不善表達情緒。

蔡文哲提醒,若兒童對外語學習有興趣,且能快樂學習無妨,一旦發現孩子出現人際關係退縮,就該重新檢討要不要繼續強迫幼兒學美語。

英語達人看全美語 扭曲的小小人生

專訪

獲得今年全國大專校院英語演講比賽甲組冠軍的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五年級同學盧詩語指出,語言是一種表達的工具,如果母語還沒學好的幼兒被迫去上全英語補習班,只能用很簡單的英語表達想法,對小孩的智力發展可能造成障礙,更會因此缺乏對自我文化的認同,她曾親眼看過兒童英語補習班裡英語講得好的台灣小朋友,歧視其他講得不好的同學,更大剌剌地用英文說「台灣很髒」。

曾在師大附中當過實習英語老師、也在坊間英語教室教學的盧詩語指出,當時她聽到年紀那麼小的孩子竟然如此瞧不起自己生長的地方和母語,又震驚又難過。

而送小孩去上全美語幼稚園或全美語補習班的父母,自己英語不見得很好,小孩回家還是要用中文溝通,她建議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讓孩子接觸各種英語資訊,但千萬不要強制把小孩放在全美語環境。

盧詩語還曾在公車上碰過一個女人帶著一群小孩用英語對話,講來講去都是「英語系國家人士不會在公開場合說的俚語」,顯見「在台灣只要是外國人都可隨便教英語」的問題已很嚴重,她質疑,「不是會講中文就能教中文」是很簡單的道理,為何把主詞換成英文後就變成「會講英語就能教?」

擁有與多國朋友溝通經驗的盧詩語認為,台灣當前把英語當成第二外文,強調英語教育要向下扎根其實存有「很大的迷思」,跟外國人溝通時,他們會聽進去的是「講話內容」,而不是在意你的腔調是否標準,但英語補習班只教英語本身,不會教孩子「獨立思考」,以致很多學生上了很多年英文、交了很多英語學費,遇到外國人除了招呼語外仍不知要講什麼。

盧詩語認為,要學好英語的關鍵在真正引發興趣,而不是被別人逼,更不是越早學就能越厲害。她現在的英語發音已標準到會被美國人誤認為是在美國出生的華人,但她是國一升國二暑假到美國夏威夷旅遊,在當地懊惱自己會話能力太差,從國二才開始發憤圖強學英語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