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壇人士指民主派與愛國派對立沒有緩和

標籤:

【大紀元7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於國香港一日電)今天是香港主權移交給中國的紀念日,但港人採取兩種迥然不同方式回應,上午有團體巡遊慶祝,下午則是遊行,政壇人士坦承,所謂民主派與愛國派之間的對立,至今尚未緩和。

過去港府官員和政界人士認為,慶祝與遊行兩者沒有矛盾,因為香港保障言論自由,市民可以用各種合法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意見,可以興高采烈地去參加慶祝,也可以憤慨激昂地上街遊行。

不過,立法會議員曾鈺成今天在「明報」撰文指出,上述說法漂亮,卻掩蓋不了香港社會分化的事實:社會上就是有兩個陣營,在七一這天,一個要組織慶祝活動,慶祝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另一個要發動遊行示威,爭取民主,同時宣洩對特區政府施政的不滿。

他認為,香港回歸中國,殖民管治結束,這個歷史事件有兩重意義。從國家民族的角度來看,這是中國走向統一的重要一步,洗脫了鴉片戰爭以後國家領土長期給外國佔領的恥辱。從香港市民的政治地位來看,隨著殖民管治的結束,「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新紀元便告開始,香港要發展一套民主的政治體制,最終由香港市民普選產生行政長官和立法機關。

在「一國兩制」的政策下,香港回歸路上的民族和民主兩方面的訴求,本來是相輔相成。然而,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和政治現實,香港卻出現了「愛國派」和「民主派」兩個對立的陣營。

「民主派」認為,香港一九九七年回歸中國,主權問題已解決﹔香港沒有人嚷著要搞獨立,分裂國家的威脅根本不存在﹔最重大的政治問題就是未有實現港人普遍要求的、基本法規定為最終目標的民主政制。發展民主的障礙就來自中央政府、香港的財團和「親中人士」等保守派。於是,「民主派」就要不斷發動市民,反對保守派,爭取加快民主步伐。

至於「愛國派」,大多數是在港英管治期間受過各種壓抑、排擠以至打擊。他們看到百多年的殖民管治雖然已經結束,但遺留下來的遠不是一個真正公平的社會環境。殖民管治在政治和文化上給香港留下了許多不利於建立國家民族觀念的影響,在一段很長的時期裏仍是不輕易消除。這局面未徹底改變之前,在香港推行民主,對國家沒有好處。

曾鈺成表示,回歸八年來,兩派對立並沒有緩和,而且可能還在不斷激化。

他認為,香港新特首曾蔭權和政治司長許仕仁都不是「愛國派」的人,卻得到中央政府的信任,成為特區政府的第一、二把手。但他們也不是「民主派」,卻和「民主派」的代表人物有很密切的關係。由他們來執政,是否可以化解兩個陣營的矛盾?他畫了一個問號。

相關新聞
民調:不滿港府港人減少七個百分點
親愛的醜小鴨
扁:不許台灣重蹈香港覆轍
謝雷七月三日開唱 紀念重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