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高台跳水:股權改革的陣痛?

標籤:

【大紀元8月19日訊】(亞洲時報邱鑫 撰文) 8月18日,中國股壇出現了一個「奇特景觀」:當天滬深股市「高台跳水」,滬指曾一舉衝上並試圖站穩1,200點整數關,但在收盤前的一個小時左右,兩市指數突然下探,一路走低,創出近段時間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分析指出,這種情況可能是中國推行股權改革所必經的陣痛。

上海綜合指數8月18日開盤1,194.44點,最高1,201.76點,最低1,146.56點,收盤1,148.04點,跌44.80點,跌幅3.76%,成交221.57億元(人民幣,下同);深圳成份指數開盤3,100.96點,最高3,110.88點,最低2,989.91點,收盤 3,001.40點,跌95.62點,跌幅3.09%,成交137.72億元。

近月以來,中國股市出現了不少異常現象:據新華網的一篇報道,在最近19個交易日內,滬指漲近17%,滬市連續9個交易日成交突破百億元。近19天內,股市市值就增加了2000多億元。可是,從8月18日的情況判斷,近期出現的「虛火」,中間可能「暗藏機關」。

在各個板塊中,股改方案實施後恢復交易的G股板塊表現最惹人關注,並成為影響後市走向的「風向標」。業內人士認為,寶鋼股份復牌高開低走,中國聯通等大盤股快速下跌,市場在短時間內拋盤過大,是這天股指下探快速回調的主要原因,一般預期,股市近期仍將維持震盪格局。

不少分析指出,近期中國股市的走勢,跟中國政府計劃推動漸步取消股權分置有關。分析指出,長江電力,寶鋼等國企的股改方案剛通過不久,股改方案實施後恢復交易的G股板塊表現將成為影響後市走向的「風向標」。

有評論指出,一方面中國的公司治理結構未搞好,一方面當局又逐步取消股權分置,股市下跌是自然的結果。一般估計,因為上市公司的價值仍被高估,高管腐敗、弄虛作假等問題嚴重,以目前公司的狀況,「再下跌300點也不多」。只有上述問題基本解決了,中國股市才能恢復它的生氣。

今天亞洲時報在線的另一位作者Xu Min指出:各上市公司的股權分置方案獲得通過,讓基金管理公司更感到壓力沉重,因為可流通股市值的22%由它們持有。

6月5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第29次基金業聯席會議上表示:「在證券市場發展的關鍵時期,基金管理公司一定要從資本市場的發展大局和基金行業持續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股權分置改革的意義,共同推進資本市場的改革。」

尚福林近日多次公開提到股權分置改革的問題,但從中央和地方媒體的相關報道,卻可隱約看到中央和地方在這個問題上出現博弈。中央媒體指中國政府會「爭取盡快解決股權分置」,但地方媒體則強調:只有「條件成熟」後,股權分置改革才會全面推進。可圈可點的是,尚福林在翌日立即澄清:證監會將力爭在一個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基本上完成股權分置改革。

據Xu Min指出:近年以來,中國股市的表現讓不少小投資者望之卻步;儘管中國經濟持續走強,有著1,400多家上市公司的滬深兩市流通市值卻從2001年6月的18,866.36億元跌至9900.92億元(今年5月底數字),縮水近乎一半。分析指出,造成股市低迷的原因有:1、上市國企業績不容樂觀;2、資訊發佈不透明,股市存在結構性「硬傷」;3、大量投資者血本無歸,造成股市恐慌。

所謂股權分置,是指在市場改革初期,國企上市公司的一部份股份上市流通,一部份股份暫不上市流通。股權分置制度使得上市公司的股票被分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兩種類型,非流通股約占中國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3,非流通股股東掌握著上市公司的控制權。由於無法通過直接股票交易從市場獲利,非流通股股東就會想方設法利用其手中的控制權來為自己謀求利益。於是,大股東過度圈錢、違規造假、侵佔挪用上市公司資產等多種弊端叢生。中國當局逐步取消股權分置這個歷史問題,加強上市公司的監管,但這中間涉及的利益和問題甚多,要順利解決並不容易。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投顧:美股多頭氣勢持續強勁
華途:中共股市又在制造新的黑市(二)
油價仍在高位美股牛皮
歐洲股市下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