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金管會:OBU放款台商上限不變

【大紀元9月1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中興╱台北報導〕針對外傳金管會為因應中國當局提供台商三百億貸款,擬建議推動放寬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 )對中國台商放款上限等多項措施,金管會發言人林忠正昨天再度澄清,並非政策,也未提出與其他相關部會討論。

林忠正說,行政院並沒有針對中國當局貸款台商一事,要求金管會研議「對策」,且金管會也從未建議行政院提供誘因,提高台商利用OBU之意願。對於建議放寬OBU對台商放款上限一事,林忠正則指出,目前OBU對台商放款餘額尚未到達OBU淨值三十%上限,暫無必要考慮進一步放寬。

林忠正強調,中國當局釋出貸款台商的訊息,自然是對台商的一種統戰作法,台灣政府要爭取台商認同,必須有些政策「構思」,外傳的「四項對策」,只是在構思階段,既不是政策,也未進行正式討論。而且包括OBU放款上限調高、調整上市公司大陸投資淨值上限管理方式等外傳的「對策」,都涉及陸委會、央行、經濟部等相關部會,金管會並未與相關部會進行討論。

向中國貸款 當心抽銀根

對於銀行業興起一波「中國熱」,前經建會主委、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昨天評論指出,中國市場絕非天堂,在台灣都經營不好的銀行業者,到中國更不會有生存空間。

對於中國宣佈五年內將提供人民幣三百億元貸放台商,陳博志認為,這是收買台商人心的動作,但這也是台商早就應有的待遇;到外國投資當然要就地融資,我國金管會等相關部會不必針對中國這項舉動「因應」或「反制」,就讓在中國投資的台商好好利用中國資源,台灣當局不必擔心。

但他要提醒台商,一旦用了中國官方貸款,不但在政治上必須「聽話」,而且要提防有朝1日觸犯了什麼,可能會橫遭抽銀根,台商使用中國政策性融資時不得不提防。

陳博志感嘆指出,台灣的銀行體系在過去八年當中,讓全社會花了新台幣二兆元的代價去清理壞帳,如果不是政府編列預算打銷呆帳,全體國民在銀行裡的存款統統要打「八折」;也因為本國銀行體質欠佳,在2001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濫抽廠商銀根,造成不少無辜業者陷入跳票危機。

陳博志質疑,這樣的體質,銀行如何能在國際競爭中生存得下來?光在台灣都搞不好,想要在中國市場裡找「第二春」,根本是緣木求魚。

陳博志認為如果沒有把握在全球競爭賽局中勝出,在中國市場也休想佔得一席之地,還是把本國市場顧好才是正途。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