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達冒險記 美國少年安全返家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1月1日訊】〔自由時報編譯魏國金/綜合巴格達30日外電報導〕美國官員30日指出,從加州出發、獨闖堪稱全球最危險的巴格達而無恙的美國十六歲少年哈山,已自伊拉克束裝返國。

美國駐巴格達總領事賀曼指出,哈山安全的離開巴格達。一名軍官護送哈山,該名軍官說,他的職責是將哈山「安全、穩當的送達美國」。

哈山的母親艾提雅表示,他未知會父母就離家,然後才發了一封電郵說:「我將待在伊拉克一陣子」。她接受訪問時說,兒子回家後,「我們將注意他的一舉一動,我們會拿走他的護照、限制他的用錢」。

她對兒子能安然返家充滿感激,她看到哈山的第一句話會是「感謝神,你還活著」。她指出:「他是一個自信滿滿、非常果敢的十六歲少年,年輕人總認為,發生在他人身上的不幸,不會發生在自己頭上。」

哈山有三位兄長,二十三歲的哥哥海德說,這絕對是趟心有餘悸的旅程,「我只希望他回家」。

就讀佛州松冠高中的哈山,為了撰寫「深入新聞學」作業,於去年12月11日從美國飛往科威特,原本打算從科威特坐計程車到巴格達,見證15日舉行的伊拉克國會大選。

不料伊國基於安全考量關閉邊境,哈山轉而暫居貝魯特,後來在耶誕節當天飛抵巴格達,在意識到置身險境後,向美聯社巴格達分部求助,他希望日後能成為記者。

(自由時報 編譯魏國金特譯)一切開始於學校的「深入新聞學」作業。美國佛州十六歲高中生法里.哈山獨自勇闖伊拉克,矢志在暴動、綁架四起的國度,實踐「深入新聞學」的精神。這場歷險記在美國一○一空降師將他運送至巴格達美國大使館後平安落幕。

就讀佛州羅德岱堡松冠中學的哈山,在「深入新聞學」課程中讀到刻畫麥克菲等名記者如何從事志業的「新新聞學」一書後,對當中彰顯的精神心神嚮往。他用父母給他的零錢買了一張機票。12月11日,他未知會父母便離開美國,目的地是巴格達。

哈山的雙親出生於伊拉克,但已移居美國三十五年。父親的背景讓他穩可取得入境伊拉克的簽證,阿拉伯人也能從他的面容看出專屬伊拉克人的輪廓、膚色。然而,在皮囊下,他卻是不折不扣的美國青少年。一百八十公分的他不會說阿拉伯語,一張口說話,真實的國籍即露餡。

他「多走幾哩路」的態度,讓他跨越八個時區,從羅德岱堡飛抵科威特市,原本計畫搭計程車穿越邊界直達巴格達。在邊界,他滿口英語引來約十五人圍觀。在科威特市,他首次打電話告知父母行蹤。

12月13日,邊防因伊拉克15日將舉行國會大選而格外嚴密,這個時間點救了他,讓他無法「長驅直入」巴格達,否則,他或將客死他鄉。然而,在打道回科威特市時,他因對計程車費討價還價而差點遭司機痛毆。

他打了第二通電話回家。父親要他回家,他則堅持繼續未竟之途。耶誕節當天,他在親友安排下,終於搭機抵達巴格達。獨自進入逾四百名外國人被綁架、其中至少三十九人遇害之地,哈山無異直奔死亡禁區。他在伊拉克的第一天,巴格達便傳出六枚汽車炸彈爆炸,造成五人喪命、四十餘人受傷。

他下榻美國人居住的國際飯店。為了吃飯,他走進一家商店,要求看菜單,當要求未果,他掏出阿拉伯語彙的書,翻找「菜單」一字時,驚覺身處險境,他說:「他們看我的方式有點癲狂。」在巴格達的第二天,他找尋美聯社的編輯,美聯社電告美國大使館,大使館隨即派遣美軍將他接回。

他在科威特市完成一篇論文,其中寫道:「在伊拉克,存在善與惡、渴慕自由與追求死亡毀滅的鬥爭,我希望在耶誕假期體驗伊拉克平民每天經歷困境,或許因此我能對他們的悲苦更寄予同情。」(取材自美聯社 )

相關新聞
消基會:杜邦鐵氟龍不沾鍋加熱冒毒氣應下架
NBA 湖人小飛俠布萊恩揮肘遭禁賽兩場
布什正式簽署 愛國者法案期限延至二月三日
美疾病控制中心:美西各州感冒病例劇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