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互動】人類歷史上最大統計誤差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月4日訊】(新唐人熱點互動採訪報導)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收看《熱點互動》節目,我是主持人林曉旭。2005年底中國國家統計局對GDP國民生產總值做了修正,結果表明中國的經濟規模比原來的統計多出了二千七佰多億美元,這個結果震驚了全球。

聯結收看

英國《泰晤士報》將它稱之為人類歷史上的最大統計誤差,這個修正到底說明了什麼問題呢?在今天的節目裡我們請費城爵碩大學的商學院教授謝田先生跟我們來做一個分析。

主持人:您好!謝田先生,這個結果出來確實讓全球震驚,因為一般來說你小小的統計誤差是很常見的,但是這麼大規模是很罕見的,那您覺得為什麼它們要做這樣的一個調整呢?而且是對2004年的數據做調整?

謝田:你剛才說的很好就是震驚了全世界,但是恰恰的是沒有震驚到中國,這實際上已經說明了問題,因為你剛才也提到調整經濟統計數據是很常見的,幾乎是必須的。

比方說我們2005年馬上就要過去,我們可以預期的就是說可能很快2006年1月份,比方美國2005年的很多數據都會出來,出來以後這是一個初調的數字,初步估計的數字,可能幾個月以後,或是三個月以後會有更準確的數字修正數字出來。

這個差別一般來說非常微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人們知道這個統計數字是比較準確的,而中國的這次調整的幅度高達GDP國民生產總值的20% 。

這個不光是《泰晤士報》說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誤差。在我們看來的話可能還不是簡簡單單的是這樣一回事,如果其他任何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經濟指標,都能有這麼大的誤差的話,不光是統計局的官員要引咎辭職,連全體內閣、國務院總理都應該引咎下台;而在中國不是這樣,所以這件事沒有震驚了中國,這一點是很值得奇怪的事情

主持人:而且很像很平淡,我看到中國大陸的媒體報導是說:海外的專家都熱評這GDP重新調整,而且是很正面的肯定。在中國大陸至少網路上的輿論都是這樣子。

謝田:這顯然是給中國老百姓看的,而恰恰問題出在這裡,中國對這麼大的一件事情,只是由一個統計局長自己來出面說了一下而已,並且據說是先把這個消息透過英國《金融時報》先傳到海外報紙,以「出口轉內銷」的方式告訴中國老百姓。

這又是一個很奇怪的事情,同時反映中國人、中國政府對統計數據的一個態度問題,我們看出來首先它並沒有把它當做一個很嚴重的事情,不值得讓這個統計局長下台或者讓內閣總理下台。

主持人:這個理由我也沒有覺得不是這麼充份,它說第三產業服務業沒有算進去,我很奇怪過去幾年裡面,或者以往二十年你這個統計局長是怎麼當的,難道所有的第三產業過去都沒算進去嗎?

謝田:這是個很好的問題,它現在只是修正2004年的統計數據,我們有理由去問一下,如果2004年的數據增加了20%,那2003年怎麼樣?2002年怎麼樣?2001年怎麼樣?過去15年、20年的統計數據是怎麼樣?

這個統計數據誤差忽視或忘記第三產業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是誰開造成這個誤差?是哪一個部門?哪一個行業?有沒有算進去?什麼我們都不知道。
  
主持人:按理來說中共有那麼多經濟學家、學者,難道沒有一個人明白應該把第三產業算進去嗎?

謝田:是的。我想圍繞這個經濟統計的話可能有幾十個、上百個經濟學家在這個地方工作,他們為什麼沒有看到?    

主持人:而且層層的官員都在做這個統計,雖然說數字出官,按理來說,按照中國數字出官的道理來說,我增加GDP值,不是更加的光宗耀祖,或者說當地官員更有面子嗎?怎麼會把這麼大的數字給忘掉?

謝田:這個實際上我們看來對海外一些經濟學家、專家看來,根本不解。顯然中共對這個統計數字本身的態度,它們把這麼大的一個誤差沒有當做一個很重要的事情,恰恰說明它們本來視這個統計數字把它當兒戲的事情,實際情況也恰恰就是這樣。

中國過去這幾年、二十幾年,尤其是二十幾年那個統計數字實際上就是你剛才說的數字出官、官出數字也好實際上完全是一個偽造出來的。

偽造經濟統計數字已經成為中共既定的國策,原因很簡單,在中國十幾、二十幾年經濟實際上已經走上崩潰的邊緣,而唯一可以用來支撐政權的就是外來的投資、外商投資。

而唯一能夠吸引外商投資就是編造這個亮麗的經濟成長,GDP成長的數字,今天這個數字表明,我們看起來好像是玩這編造數字的遊戲可能玩的過火,不知道什麼地方出了問題所以才有這麼大的誤差。

主持人:反過來說它只調漲2004年的數據,是不是意味著從2004年開始,外資投入已經有一點危險了,現在為了挽救外資投資的信心,它只須要先把2004年的調回來,或者以前的工作量太大?

謝田:這個事情我們在想,因為我們知道學到的統計數字歷年來都是造假的,現在只是這個假、謊撒的很大,圓謊很困難,現在你提到2004年做到修正,我們還沒看它2003年怎麼修正?

因為這差額的本身可能要推回過去十幾年、二十年的數字都是要修正,我們是想問一下?中共的那些經濟學家都幹什麼去了?就是當時設計、制定GDP統計的時候,這些人在做什麼?

這可不是忘掉的事情,因為我們講到是個很簡簡單單的幾千萬、幾億元的事情,這是一個大的、很大的一個產業。

主持人:相當於二萬多億人民幣。

謝田:對,二千七百多億元,二萬多億人民幣,突然這數字突然出來了,如果現在突然就出來了,以前突然消失了,那這些產值哪裡去了?所以很多問題不是像中共把這數字匯報一下、修正一下就這麼簡單。所以我們追究下去的話,就會揭露出來更多更多也更深層的問題。

主持人︰如果說深層問題,那我們也許看看假設GDP現在是按照合理的增長20%,那以前政府一直在講宏觀調控;那你現在如果加上這20%,那不是說你這個宏觀調控是更加迫不及待嗎?以前早就發燒過度了。

謝田:是。你看如果比方說去年的經濟成長是九點五的話,那如果再加上這個的話將近20%到30%,那就是他一定要修正2003年的,才可以把這些20%增加的,慢慢的消化掉。但是無論如何我們知道過去的這十幾年的數字,肯定是超過政府已經報出來的,對實際上就更加不離譜了。

因為我們知道這個數字假的原因,數字假的體現在很多方面,跟很多其他統計數字衝突。你比方中國能源消耗的問題,能源消耗很多時候在下降,為什麼你GDP在上升;我們就說失業率的問題,失業率有高達百分之十幾到二十幾的失業率,在兩位數的經濟成長奇蹟下是完全不可能的。

主持人︰這點特別值得注意。因為如果失業率是不斷的在增加的過程,那你說整個服務業是不是有這麼大的GDP沒算進去,按理來說服務業是很容易創造很多新的就業機會,那說明有更多的人是失業了。

謝田:你的失業率,你的外匯出口外匯存底,你的匯率,銀行的利率所有這些東西都是聯繫在一起的。你如果改了一個地方的話,不改其他的話,這謊是圓不起來的。

主持人︰那現在它只改這一個數字,是不是也是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能夠說鼓勵更多的中國人有這種信心,好像讓中國更加強大。因為這一調,我已經超過義大利了,是不是對於民眾的信心,它是想要在這方面起一些作用。

謝田:可能也許中共領導人的心態,也有這種重新用那種當年的「超英趕美」的那種大躍進的方式來鼓勵人民;但顯然今天的人們老百姓卻是跟以前不一樣了,跟二十年前、三十年前不一樣了,這個方法能不能奏效還是個問題。即使是所謂的「超英趕美」,超過英國直逼美國,這個也是值得懷疑的。

《彭博通訊社》他們有做過一個統計,他認為中國超過美國是永遠不可能。有很多人預計中國可能會在2050年,四十五年以後會趕上美國。他會趕上美國的根據之一,就是中國有廉價的勞動力眾多的人口。廉價的勞動力有低價的優勢,我們可以在GDP產值中超過美國。

這學者研究的結果,他看了美國和中國的人口增長。美國的人口增長大概是0.9%左右,就是千分之九;中國呢因為計劃生育政策,大概千分之五。當然美國的千分之九還包括非法移民各種各樣都算在內,但實際增長的數字千分之九。

如果中美兩國按這兩個數字增長的話,2050年的時候美國會新增一億二千萬人口,中國倒是增加一億一千八百萬人口,到增加一億兩千萬人左右。那實際上就是說中國在勞動力資源,人力資源的優勢方面,實際上並沒有比美國強。到那個時候至少在2050年之前,這個兩三代人期間,中國勞動力的優勢根本不會體現出來。

主持人︰那實際上在整個過程中,中國想依靠人口多這個優勢,似乎不見得都能夠長期存在,而且GDP也不反映中國巨大的貧富懸殊的問題。

謝田:勞動力人口多,勞動力很便宜。就是說如果勞動力資源人力的資源沒有的話,那中國又在其它技術上也沒有領先的優勢,在技術上沒有優勢,在資金上也沒有優勢的話,那我們就沒有任何理由可以相信中國經濟會超越美國。

當然這是《彭博通訊社》一家的觀點,我們想說的意思就是說中國政府在這個時候推出這個東西來,讓人不免懷疑它是不是還有背後的原因,背後有其他的原因在裡面。有時候我們知道,中國政府推出任何一點東西是有精心的計算在後面,那就是是不是背後出了什麼問題。

主持人︰會不會牽扯高層權力的鬥爭之類的?

謝田:以前,政治問題以前是可能的;或是經濟成長狀況哪出了問題;可能是外貿出了問題或者貿易順差逆差方面出了問題;或者是所謂的宏觀調控出了問題;銀行體系出了問題都是可能的。

主持人︰這個GDP的調整,好像跟前一段在11月17號當時溫家寶有公佈一個中國生產力調查的報告,感覺這是兩個極端。因為那個生產力報告提出來中國的三大危機:能源安全、金融安全以及社會保障這三個方面大的危機;同時他現在又說2004年GDP增長這麼多,好像這是兩個很不同的論調。

謝田:實際上這種內部衝突,政府講的東西和實際上反映出來的東西互相衝突的例子,我們已經看太多了。我們最經典的笑話就是︰中國經濟成長有百分之二十幾,能源消耗下降了百分之十幾。還有中國在不需要那麼多外匯存底的狀況下,在外匯存底有更多的風險,美元在貶值嘛,以美元為主的外匯存底有巨大的風險,這又是一個衝突。

實際上我們看中國的經濟出現很多衝突的背後,現在都歸結了最後一點,那就是實際上這個經濟本身,一個是在崩潰之中,第二是在被掏空之中。

中共的高層,1200萬中共的官員已經意識到中國這條船要沉掉了。而在沉船之前,事實上如我們所看到的六千多中共官員在外逃,帶者大量的美元現金外逃。實際上就是說這個外逃是現在中共要極力掩蓋的,而現在所謂的統計數字的問題或GDP增長的問題,所有問題都在掩蓋這些經濟稅負的增加。

主持人︰好,各位觀眾如果像謝田博士所分析的那樣,統計數字的造假成了一個基本國策。那麼這次的GDP修正以後會有哪些新的數字要從新調整呢?又有哪些謊要接著圓呢?也許我們要拭目以待了。各位觀眾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一期節目再見。

(據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節目錄音整理 2006/1/4 11:50 PM)(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泰晤士報:中國力掩銅市操盤醜聞
中國經濟存在難題 有2600萬人尚未脫貧
王丹:請睜眼看看真正的中國
工人農民沒有分享到中國經濟成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