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台灣銀行業風險程度中等

標籤:

【大紀元10月3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憬屏台北三十一日電)標準普爾和子公司中華信評今天發表「台灣銀行業風險分析」報告,根據銀行業風險評級表顯示,台灣銀行業在十個等級中位居第四級,與南韓相同,風險程度中等,展望穩定,但台灣可能發生問題資產比例落在15%到30%,高於南韓。

標準普爾這套銀行業風險評級(Banking Industry Country Risk Assessments)今年首度對外發表,透過經濟狀況、資產品質、法規、風險、信用文化等多項係數,算出各國所處的評級,台灣的銀行業位於「Group4」,與南韓、馬來西亞相當,低於位於「Group 1」的澳洲、位於「Group 2」的香港、紐西蘭、新加坡等,中國大陸位居「Group 7」,日本為「Group 3」。

中華信評金融服務評等部副總裁朱素徵指出,台灣銀行業風險程度中等;發生問題資產(呆帳損失)比例落在15%到30%,高於南韓10%到20%,因為台灣在2000年初曾發生不少銀行呆帳問題,當時呆帳損失率高達18%,台灣銀行業就一直落在15%到30%的評級,南韓在發生金融風暴後,就順應國際潮流,引進外資,金改速度比較快。

朱素徵指出,台灣在問題資產比例方面評級一直沒有獲得改善,是因為台灣金融機構在呆帳品質、法拍速度、政府配套不如南韓來得完整。

檢調單位最近大動作偵辦中信金控,金管會又頻傳弊案,台灣銀行業評級是否有些樂觀?朱素徵說,評等主要目的是看金融機構的違約率高低,但台灣的金融機構倒閉可能性都很低,標普和中華信評對台灣銀行業評等去年中還過於保守,所以,曾調升多家銀行的評等。

至於檢調搜索動作,朱素徵認為,如果檢調單位長久執行,有助改善市場紀律。其實台灣的銀行業風險控管技巧已有,但在市場競爭激烈下,只是還沒有確實執行。

中信金等個別金融機構是否因此受到影響?朱素徵說,由於案情尚未定讞,目前尚未提出對個案評等改變的想法。但她也強調,如果經營團隊和企業價值不受影響,評等仍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公司治理引發的道德瑕疵,朱素徵認為,公司治理是股東間的關係,和評等不完全可以畫上同等關係,不過如果有掏空公司、拿走利益等問題,就會影響評等。

中國大陸的評級落在第七級,朱素徵指出,這是因為中國的銀行業信用快速擴張,信貸快速成長,風險相對比較大。

相關新聞
劉明康:須警惕銀行業風險
台金融業整體風險排名不及日、港、新
美四大電信商非法共享用戶數據 被罰近2億美元
智庫:阻中國電動車傾銷 歐盟​需徵50%關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