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冰花: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魯冰花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0月8日訊】

「遙望故國淚花飛,魂縈夢繞知是誰,不知親人可安康,不知山水可青翠。
煙雨濛濛江南美,漁歌唱晚行碧水,四季如春雲貴美,月下竹林人自醉。
牛羊遍野塞外美,駿馬飛馳彩雲追,冰峰屹立藏原美,神殿簷下風鈴脆。
……。」
中秋節,一曲「思故國」讓我啟封了久違的童年。那時的生活沒有很多繁華,卻有著濃郁的人情。住在一條巷子裡的大人孩子互相都很熟悉,傍晚,大人們搬條長凳坐在門前聊天,孩子們捉迷藏、跳橡筋、踢毽子、跳房子、拋小沙袋……,如同自家兄弟姐妹般嘻嘻哈哈的玩在一起。

每年中秋節是僅次於過年的大節日,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節前人們早早就置好了月餅、柚子、楊桃、田螺、芋頭、菱角等必備的傳統食物,還有各式時令水果、點心糕餅等。過節那天的晚飯只是象徵性的,皓月初升後的賞月才是重頭戲。入夜,家家戶戶圍坐一起賞月,吮田螺、剝柚子、嘗月餅,聽大人們講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民間有拜月的習俗,通常婦女們中秋夜設香案當空禱拜,孩子們也愛湊上去一起拜。記得我總是很努力的想辨認出月亮上哪一塊陰影像桂樹、哪一塊陰影像小兔子,與小夥伴們爭論不休。

童年印象最深的是中秋節的花燈,巧手藝人扎出各式造型的花燈,有水果、花鳥、人物,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至今仍依稀記得3歲那年家裡那盞嫦娥奔月的走馬燈不停轉動的情景。而中秋夜那滿街走來走去、興高采烈的孩子們,手上提的則是點蠟燭的簡易紙燈籠。

當年的月餅都是很簡樸的包裝:用紙把四個月餅捲成一筒,再貼上一張紅紙。小豬形狀的象形月餅稱為「豬籠餅」,裝在竹篾編的小籠子裡,還有裝在鑲透明玻璃的厚紙盒裡那小小的「月光餅」,都是孩子們的寵愛。

小時念過許多童謠,一首:「月光光,照地塘,年卅晚,摘檳榔,檳榔香,摘子薑,子薑辣,買菩達,菩達苦,買豬肚,豬肚肥,買牛皮,牛皮薄,買菱角,菱角尖,買馬鞭……。」一直不知「菩達」為何物,多年長大後,才知道「菩達」是苦瓜的稱謂,原來粵語保留了許多古漢語的用法。

還有一首童謠曾被後來的歌星唱成了流行曲:「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擔柴上街賣,阿嫂係屋企繡花鞋,花鞋、花襪、花腰帶,珍珠蝴蝶兩邊排……。」

小時候的羊城,暴雨過後往往會有短暫的「水浸街」,看雨滴打在街面薄薄的水層上,濺起大大小小的一串串水泡,光著腳趟過街面浸水的光滑麻石,那是孩提時歡樂的時刻。在那個並不繁華的年代,童謠所唱的「水浸街」,描繪了一幅夫妻恩愛樂融融的畫面。

不知為什麼,後來歌詞被改成了:「落雨大,冇浸街,感謝共產黨嘅好安排,將啲坑渠都通好哂,……。」再後來,就很少再有「水浸街」了。儘管萬眾同聲歌頌「黨嘅好安排」,但動不動就聽到新聞報道洪水漫神州。

如今月餅的花樣不斷翻新,前幾年就聽說了傳統的月餅衍生出名貴的鮑參翅肚月餅,還與名貴煙、酒配套出售。今年更聽說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同步推出由99.999%純度黃金製成的月餅,其中最貴一款售價32888元。真不明白為何愈發展,月餅反倒不能進嘴了。

身居加國,發現這裡的華人過年過節仍循著傳統的風俗。這裡的華裔小孩竟會玩「挑大海」(把一根細繩結成環,栓在手指上,兩個人輪流用手指挑成各種形狀)、拋小沙袋和跳房子,溫哥華的唐人街居然還賣那款手繪的粗瓷碗,不免讓人感慨萬分。

月圓之夜,客居他鄉的遊子凝望明月寄托思鄉的深情。古人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等都是千古絕唱。

如今仰望異國的皓月,不知故鄉的親人可否平安喜樂?

我想,倘若中秋拜月,我要為故國祝禱,願明月驅散那片土地上的所有陰影,願皎潔的月光滌蕩人們心靈的污垢。
此時,耳邊仍環繞著的江南小調「思故國」有如天籟之聲,清澈純美,撫平了我深深的鄉愁。

「……。
遙望故國思緒飛,大好山河面貌非,世風日下人心變,古風清純喚不回。
危難之中神慈悲,大法震撼善念歸,路不拾遺太平世,夜不閉戶更祥瑞。
真善忍能使人心美,源遠古風又璨璀,重德行善福相隨,人間再映天堂輝。」◇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高速公路北部壅塞 北宜高間歇性車多
中國漁工行搶 澎湖警方逮捕
連假東北角現車潮 警方加強景點巡邏防竊
高市國稅局捐54萬元濟貧 中秋添佳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