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安敏:中國糧油突然漲價的原因

曹安敏

標籤:

【大紀元12月17日訊】最近,中國糧油價格全面上漲,事情發生得很突然,時間之快,幅度之大,引起的恐慌是多年未見的,驚動了中央政府。胡溫主持政治局連夜開會,發改委等五部門緊急發文件穩定糧價,可見此次問題之嚴重。

秋收剛過,在前半年,中國的糧食並沒有短缺,近來政府沒有宣佈糧食大幅度減產,農民又沒有遭到天災。怎麼會突然發生糧食大幅度上漲的現象呢?有人將原因歸結到人民幣通脹。雖然人民幣存在著貶值的可能性,但在最近幾年,當局一直小心翼翼地實行著溫和的通貨膨脹,尤其在最近幾個月並沒有大量發行貨幣。相反,因為小幅度開放外匯管制,美元貶值和人民幣升值使市場上流通的人民幣減少了許多。這更不可能促使中國糧油全面大幅度的上漲。

真正的原因是:中國糧油進出口公司在國際期貨交易上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自今年十月份以來,玉米的現貨價格大幅上漲。但是,中國玉米出口商判斷有誤,在價格一二五○元噸時,認為價格會下降至一一五○元噸左右,就簽訂了四五○萬噸的出口合同。各類小公司和地方企業簽訂的合約大約在一○○萬噸左右,合計約為五五○萬噸。不料,由於農民惜售,中國北方四省以外的省份玉米又大量減產,玉米價格反升至一五○○元噸,許多供貨商面臨無法交貨。這樣一來國內玉米就成為了糧食出口商重點收購的產品。因為按前些天的一五○○元噸價格計算,中國玉米出口公司由於判斷嚴重失誤,在短短兩個月裡,已經讓國家虧損了一一二五○○萬元人民幣,大約為一億六千萬美元。實際上,目前中國玉米價格已經高達一七○○元噸,這些企業未來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可能超過五億美元。

目前中國玉米產量大約是1.6億噸,玉米出口量已經超過一○○○萬噸。世界玉米總產量大約為六億噸。世界玉米生產主要集中在美國、中國、歐洲、巴西、墨西哥五個國家和地區,其產量佔了世界玉米總產量的81.6%。中國是世界上第二玉米生產大國。玉米主要進口國依次為:日本、歐洲、韓國、台灣、墨西哥和埃及,佔了全球玉米進口總量的70%。

十一月中旬,國際市場玉米價格上漲,創下十年新高。原因是:十一月十七日,阿根廷稱將暫時停止玉米出口許可證的頒發。十一月二十二日,韓國玉米加工工業協會已經買入十一萬噸產地可選非轉基因食用玉米。印度料將實施玉米出口禁令。美國農業部在十一月份供需報告中繼續調低玉米產量。國際穀物理事會(IGC)在月報裡也調低了全球二○○六○七年度玉米產量,產量明顯小於需求。巴西表示明年將減低玉米種植面積。另外,因為石油價格上漲,國際玉米燃料乙醇業發展亦十分迅猛,僅美國二○○五年燃料乙醇的產量就為四三億加侖,玉米原料消耗量為三六○○萬噸。美國在建年產一億加侖的乙醇工廠達到十個,因此拉動了國際玉米的需求。

當前中國玉米消費主要有口糧、飼料糧、工業用糧、種子用糧,每年僅飼料消費就達1.75億噸。在流通中還會有一些損耗。按照目前的供需產量計算,中國的玉米是需大於供。去年,中國出口部分玉米,但實際上還進口了更多的玉米,僅從美國進口的玉米高達一八二○萬噸。中國的玉米長期以來都是依賴進口來維持需求的。中國國有企業在經歷了一年前的銅期貨風波之後再次遭遇玉米風波,嚴重損害了百姓的實際利益。

轉自《動向》2006年12月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名家專欄】你的口罩為什麼是中國製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