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集

傅國湧:是政治批判?還是學術批評?

【大紀元3月1日訊】2006年3月1日,「冰點」復刊,首篇就是署名「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某某某的大文《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國歷史的主題》,洋洋萬餘言,試圖駁倒在中國近代史研究領域卓然有成的歷史學家袁偉時的《現代化與歷史教科書》。然而看罷全文,除了引經據典,一口陳腐的馬列腔,卻沒有拿出甚麼值得認真對待的史料。說白了,表面上蓋著一塊「學術」的遮羞布,可還是露出了政治批判的大尾巴,終究不過是權力意志的產物,充其量不過是「梁效」、「石一歌」之類的翻版。饒有意思的是全文自始至終沒有點袁教授的名,難道是揮舞大棒的權勢者手下留情嗎?顯然不是,箇中原因,稍有常識者大概都不難想見。就在不久前,「天涯網」的博客上,一位青年朋友轉貼了一篇《袁偉時印象記》,很快就被刪除。那篇文章其實很尋常,僅僅講述自己見到袁先生並請他簽名留念的印象,未觸及所謂「敏感」的「冰點」事件。幾位青年朋友為此深感震驚——

「很沒意思,無聊。幹甚麼呢?只是一個朋友見到了袁偉時先生而已,難道這個事情讓人知道了,就有甚麼嚴重的後果?無聊,我一點也不生氣,只是覺得無聊。’??br>’?穡銋瞗A我很清楚,你也是奉命行事,上頭說的。你本身沒有甚麼見解,只是這個工作是你的飯碗。

‘?禮A頭上有更高的權力者,他們頭上也還有。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工作職責之內。每個人都會說這是不得已。’??br>’?穠菛S說平庸的罪惡,是不是就是這樣?那個殺害猶太人的劊子手,不是凶神惡煞,而是一個長相平庸一無可觀的中年男子。」

「我們每一個參與維護這一體制的,都難逃罪責。

這是我第二次被刪文章,第一次是關於盧雪松。這是割斷喉管的現代版本。」

這是《袁偉時印象記》轉貼者對刪文章的天涯博客管理者的抗議。

「第一次體會到有的文字是讓人害怕的,於是有人會讓它消失不見。前幾日作的一篇《袁偉時先生印象》,忽然就消失無影蹤了。看不見的手,在我們這裡,並不是市場原則,而是言論控制。’????br>羅素曾撰《自由主義十誡》,第二誡內容是:『不要以為隱瞞證據繼續做下去是值得的,因為證據肯定會暴露。』

這句話,很適合送給刪除文章,害怕文字的人。」

這是來自《袁偉時印象記》作者內心的聲音。透過這些真的文字,不難看到他們已經「生活在真實中」。’?p>這些年來,我們不斷讀到袁偉時先生的雄文,在許多重大文化學術問題上,他的獅子吼已成為時代的強音。大凡接觸過袁先生的人,都說他為人謙和、低調,他對本民族懷有的感情是貪官污吏和幫兇、幫閒們所難以想像的,如果不是他對這塊土地愛得深沉,如果他不是惦記著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的未來,他完全可以安享晚年,苟安在溫暖舒適的屋簷下,過他休閒娛樂的小日子。然而,他不願繼續在權勢精心編織、可以隨意解釋的荒謬的意識形態牢籠中苟且偷安,他所孜孜以求的是「生活在真實中」,他耿耿於心的是中國如何步入現代化的軌道。他已年愈古稀,他的筆跡卻還是一筆一劃,剛勁有力,而且一絲不苟,如同其治學,絕不苟且,他的結論從來都是建立在堅實的史料基礎之上。當然,他的觀點從來都不是終極真理,而是可以商榷,可以批評的,但是任何以權力為後盾的政治批判都替代不了正常的學術討論、學術批評,說到底,我們今天缺乏的就是學術自由、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冰點」事件的發生就是一個證明。在自由有保障的地方,這樣的事壓根就不可能發生。

萬言書一出籠,袁偉時先生恐怕又要忙開了,他會用他的如椽之筆寫下反駁《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國歷史的主題》的雄文。我們期待著,能在沒有了李大同、盧躍剛的「冰點」上讀到袁先生的文章,這不光是對《中國青年報》新「冰點」的考驗,也是對端坐在金字塔上的達官貴人們的考驗。

(大紀元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