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面對競爭 台灣耐隆纖維業積極尋求新市場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戴海茜台北十六日電)台灣耐隆纖維生產量位居全球第三大,次於美國和中國大陸,除供應國內使用外,因優異品質及龐大量產能力,供應出口市場所需,惟面對中國大陸積極擴增產能下,台灣耐隆紡織品生產量呈現供過於求,加上產品市場競爭激烈,因此,如何增加新市場,將是業者思考拓展重點。

台灣耐隆紡織品產業的發展歷程相當悠久,加上台灣具有相當優異的耐隆纖維上游製程技術,與中國大陸生產的纖維產品在品質上存有相當大的差異性,使得台灣耐隆纖維產品在中國大陸市場上仍佔有競爭優勢與市場發展空間,基於產業策略的佈局規劃,台灣耐隆紡織品廠商規劃向上游整合的態度相當明顯。

台灣耐隆紡織品在生產量已達到一定的經濟規模,但近年來中國大陸挾低廉的工資成本優勢進行大規模的產能擴充,直接破壞台灣多年來所建立的規模經濟優勢,而即將興起的印度紡織產業,也是以龐大的規模經濟優勢進入所有的紡織品相關產業。

根據紡織綜合研究所指出,除中國大陸和台灣外,耐隆纖維近年來在全球各地並未有大舉擴產的動作,中國大陸於1990年後才開始大幅擴產耐隆纖維,從1990年10萬噸的產量、1997年39萬噸,到2003年為56.5萬公噸,至2005年更達到74.5萬公噸的生產量,擴產速度相當驚人。

台灣耐隆纖維廠因為來自中國大陸的市場需求也積極進行擴產計畫,更向上游整合發展耐隆粒的生產製程。

不過,全球高價原物料時代的來臨下,相對於台灣的產業發展環境,中國大陸積極向上游擴廠建置完整的產業價值鏈,提高耐隆粒原料的自給率,對台灣耐隆纖維業者造成相當大的競爭威脅。

根據紡織所觀察分析,台灣耐隆紡織品廠商多數已經具有相當高水準的競爭力,關鍵在於個別廠商如何善用特有的競爭優勢,例如完整的產品線、上下游的整合優勢等,加強利用廠商自身特有的競爭優勢尋求發展機會,將會是未來最主要的思考重點之一。

紡織所指出,台灣耐隆紡織產業結構的發展相當完整,若是可以再加強產業間的上下游整合程度,以及透過同業公會間的聯繫和結合作用,更有機會可以在國際市場上發揮競爭效果。

根據紡織所 ITIS 計畫舉辦的廠商座談會調查資料顯示,台灣耐隆紡織品的生產不論是在量產或是品質方面,都具有相當優異的競爭力,即使台灣在大宗規格產品的市場競爭方面已經喪失低成本競爭優勢,但因為具有高水準的生產技術以及產品品質,若可以配合政府政策性的積極爭取加入貿易協定區域中,相信對於台灣耐隆纖維和織布產品的貿易拓展機會,將有很大的幫助。

台灣的耐隆纖維主要以內銷為主,約佔60%的生產量,主要用於衣著市場,生產耐隆6.6纖維的廠商並不多,主要是市場空間太小,因為大多數的同質低階產品,更具價格優勢的聚酯纖維都可以取代使用,只有少部分的高級成衣用布廠商會採用較高價格的耐隆纖維做為使用原料。

整體而言,台灣耐隆纖維以內銷為主,外銷則以中國大陸市場為主,惟中國大陸近幾年來不斷的增加耐隆纖維生產量,以供應中國大陸耐隆紡織品產業的需求,長期下來將不再需要來自台灣的耐隆紡織品進口,對台灣耐隆紡織品的外銷出口需求將造成負面的影響,因此,台灣廠商在提高對中國大陸出口貿易依存度的同時,必須積極尋求新的出口市場空間,以避免產能過剩及出口市場萎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