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務員一再加薪 輿論指理據不足

標籤:

【大紀元4月3日訊】(亞洲時報記者凡心4月3日撰文)近年來,中國公務員加薪的話題特別觸動老百姓神經。從名目繁多的“陽光工資”到車改補貼,公務員加薪幅度雖是小步慢跑,但幾乎隔年都可以嘗到加薪的甜頭。這不禁讓人質疑,公務員的工資要達到怎樣的水準才適而可止?更重要的是,每一次的加薪是否可以真正提高公務員的整體素質和敬業精神才是關鍵。

3月19日,中國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在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06年會”表示,隨著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公務員的工資也好、企業職工的工資也好,都要有新的增長。隨馬凱金口一出,廣州市財政部門一把手郭錫齡在3月23日亦證實,給公務員加薪的這筆錢已列入廣州市政府的財政預算,但具體加薪時間還要等全國通知。全國公務員今年再獲加薪,相信已是塵埃落定之事。

在中國,政府公務員的工資究竟應該有多高,一直是個有爭議的問題。在1985年到2003年,國家曾對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制度進行過8次調整和改革,2003年為例,全國公務員的年平均工資為15487元,而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04年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6024元。

無可否認,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政府公務員所獲得的報酬確實不高,增加公務員的工資實屬應當。但是根據中國的國情看,公務員與下崗工人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相比,與農民的基本收入相比,政府公務員的工資就不算低,良好的福利待遇和充分的職務保障,使得國家公務員少了許多後顧之憂。

有為公務員加薪投支援票的意見認為,即使不和外國比,在國內云云行業中,公務員隊伍中辦事員階層的收入也只居於中等水平。對公務員增資,有助於他們安心工作,也有助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進入公務員隊伍,有助於調動他們支援配合反腐倡廉的積極性。而事實是,在近幾年的中國,公務員隊伍早已供大於求,是典型的買方市場。公務員也已經數次加薪,雖然公務員的整體工資水平還不算很高,但畢竟已有了相當大的改觀。與此同時,城鎮的特困人口數年來卻持續增加,目前已接近2000萬人。在目前我國社會保障網路還不健全,一些下崗職工衣食無著的情況下,公務員加薪的社會影響非同尋常。

資深經濟學家戴園晨在 2002年曾表示,“第一次給公務員加工資,我雙手擁護;第二次給公務員加工資,我一個手擁護,一個手不擁護;往後還要給公務員加工資,我舉雙手反對。”;而北京師範大學博士鍾偉的立場則更加鮮明,“我不僅願意舉起雙手,如有可能我也願意舉起雙腳,反對公務員的加薪。”公務員加薪可謂激起千層浪。

國內有媒體評論指出,公務員加薪的前提是財政足以支援。現階段,我們國家的財政狀況也許不錯,有能力給中央部委的公務員加薪。但是,地方財政呢?縣市財政普遍欠佳,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即便是省級財政,也未必滿足得了加薪的需求。據說,不少西部省份的公務員加薪問題,是中央政府要求發達省份財政撥款“支援” 的。也就是說,一旦有哪個發達省份的納稅人堅決反對“加薪型扶貧”,西部省份公務員已經加了的薪,很有可能“斷炊”。

擺在面前是一個現實的問題。據有關資料顯示,中國財政供養人員3673萬人,按國民人數13億計算,30多個國民要供養1個公務員。在佔國民總人數70%的農民收入增幅減緩、城鄉收入差距加大的情況下,有一種觀點還是頗具代表性的,那就是在社會存在一定的低收入群體的條件下,國家財政拿出上千億元的資金給不足國民總人數5%的公務員增加工資,這並不現實。 而是應該把這部分經費用在扶助弱勢群體上。

當然,身在職場的每個人,都有權利追求著更大的職業回報。然而職場中的所有人,都由市場經濟決定,市場景氣時加薪,市場蕭條時減薪,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可公務員加薪,涉及到財政的再分配這樣一個公共問題,卻只有政府自己掌控,缺乏彈性。因此,對於這種關乎社會大多數人利益的公共問題,應該給予公民自由表達和公開辯論的機會。可是, 在歷次公務員加薪的問題上,除了公務員之外的所有社會群體幾乎都處於失語的狀態中。這無形中,卻讓更多的公務員處於一種自我膨脹的狀態中。

因為社保問題而飽受煎熬的李小姐對《亞洲時報在線》表示,在廣州吃皇糧的公務員架子都很大,試過不下十次在上班時間打電話到社保中心諮詢情況。不是電話忙音就是沒人接,難得打通一次還沒把疑問說清楚,就被對方掛電話。過去辦事一般不交代清楚,不走上三遍無法把事情處理好。曾試過因為對方態度不好表示要投訴,對方還以“放馬過來!”。回憶起這些事,李小姐表示覺得心寒。對於公務員應否加薪一問?他不假思索的說,“還是讓大多數公務員把職業操守提高上去了再說。”

有個別受訪群??表示,即使再退幾步給公務員加薪,改革還是少不了,至少不能像現在這樣搞“大鍋加”,人人有份,個個不缺。比如學校的非教學人員惡性膨脹,至少有1/3不幹事或亂幹事,給他們加薪根本不合理。再如不少單位都有不調研的“調研員”,他們跟正式的調研員不一樣,只享受同級待遇,不做事,若是同樣對待只有導致冗員不斷增加,降低辦事效率之餘還浪費財政,引發社會群??的不滿。其效果的負面影響絕不可忽視。

而中國人民大學行政學系教授毛壽龍也對公務員整體加薪也有不同意見。在他看來,由於全國各地經濟狀況不一樣,給公務員統一加薪並不合適。事實上,由於各地收入不均,有些地方的公務員加薪百多元並無太大意義,而一些邊遠地區財政對公務員的薪資已經無法負擔。公務員加薪與否,應該按照物價指數,參考當地的生活水平。

然而最數可圈可點、一針見血的,還有分別來自《中國青年報》和《南方都市報》的兩份評論。前者名為“算算三筆良心賬” 的文章指出,第一筆賬是公務員的名義工資與實際工資賬,分三個層面來算:第一,各級財政支付公務員工資的預算執行數是明賬,拿這份明賬比壟斷行業員工的工資收入,公務員是受委屈的。第二,是預算外收入賬,包括各級政府內部發放的崗位責任獎、各種節費、部門私房錢、福利贊助金等。第三,公務員的福利與社會保障是全社會最高的。

第二筆賬是中外公務員年薪對比賬。比絕對數,國內各級公務員的年薪都差人家一大截;若比相對數,根據公開披露的資料,西方公務員的總體工資水平大致是普通勞動者的2到2.5倍。如此一比,國內公務員的相對工資不但不比國外低,甚至還高出一截;第三筆賬是普通??業工人的年薪賬。就算不計工資被大量拖欠、克扣現象之普遍,單從地方統計時的水分說事兒,??業工人群體的年薪也存在著被高估的可能性。算清了以上所列的三筆賬,誰最該增加工資和福利,相信大家心裏都有數了。

而《南方都市報》則指出,近年來討論公務員加薪所列舉的種種理由,大都不是真正的理由,因為這些理由既不符合“工資規律”,也未從“分配原理”出發,因此很難達成共識。事實上,和這些關乎國計民生的緊迫資金需求相比,公務員在工資、福利等方面都已達到相當水準的公務員待遇,不宜再輕言加薪。

況且,近年來公務員一直是被社會熱捧的職業,按照職業“引誘力”的說法,公務員這一職業在百行之中應該是較高的,公務員招聘吸引來大量報名者以及某些人的 “商而優則仕”可為佐證。又或許換個角度說,儘管公務員工資水平顯得偏低,假如其他綜合收益較好,依然會有較強的引誘力。試問如果公務員工資已低到不合理的水平,該職業還可能有如此“引誘力”,常常上演幾十幾百個人爭搶一個職位的景象?那才真正叫做匪夷所思吧!(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馬國華裔公務員佔總數尚不及一成
哈珀將精簡公務員問責措施
洋酒收了還要拿錢 公務員遭求刑12年
80年來最大一遭 英逾百萬公務員罷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