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余:為陳水扁、馬英九加油

孫慶余

標籤:

【大紀元4月5日訊】週一的扁馬會,儘管因所站角度不同,雙方各抒己見,甚至針鋒相對,會後朝野各黨也依己方利害,各自解讀雙方得失。但有一點是確定的:這是六年來朝野主要領導人最坦率、最有益、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一次意見交換,不只精彩,而且清晰。雙方的立場、難處、同異,一一呈現。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扁馬二人談的全是「行話」。

也許雙方「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與會面全程公開有關。公開就不必客套,不必廢話。但以為公開就一定「知無不言」,也未必正確。公開可以互相攻訐,只顧作秀,「雞同鴨講」,沒有交集。這正是立法院及媒體不斷在上演的戲。

難得的是,扁馬二人都認真提問、清楚作答,交集處遠多於分歧處。而雙方的分歧眾所皆知,交集處卻談後方知─朝野政黨的分歧竟遠低於許多人所想像,分歧之「無解」也不如許多人所預期!至少扁馬會談的交集,打開了「化異求同」而不僅是「存異求同」之門。

如陳水扁一再表示,他相信馬英九絕對愛我們的國家,愛臺灣這塊土地,民進黨絕不是國民黨的敵人,國民黨也不是民進黨的敵人,希望朝野攜手團結,一致對外,是最好的夥伴關係及合作夥伴與價值夥伴。這些話澄清了馬英九「投降」、「情願與外人談,不願與政府談」的流言,朝野雙方回歸到夥伴、「同一國」關係。如果沒有見面,哪有誤會冰釋?

同理,馬英九以為陳水扁不捍衛中華民國,不承認「九二共識」。但陳水扁捍衛的是主權獨立而有國格的中華民國,他主張的「新憲」並非脫離「中華民國」的制憲,而是與時俱進的憲改。陳水扁不承認「九二共識」,也不是不同意「一中各表」,而是認為國民黨誤中彼岸「一中原則」陷阱而不知,如果胡錦濤公開接受「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他絕對尊重這種「九二共識」。

陳水扁對中華民國的表態(包括承認在中華民國憲法及國父遺像前宣誓就職),有人以為與馬英九是「一個中華民國,各自表述」。但「中華民國各自表述」豈非比「一中一台各自表述」更有交集,更少分歧?至於「九二共識」,一旦「一中各表」疑慮獲得解開,陳水扁及大多數臺灣人願意接受該一「共識」,這豈非也是交集多於分歧?

其他如兩岸「暫行架構」馬英九解釋是「活路模式」,而不是李侃如的「中程協議」,也沒有「終極統一」前提。這和陳水扁過去提出的兩岸和平架構已經相去不遠。而馬英九要扁堅守「四不一沒有」的維持現狀承諾,扁答以「民主、自由、人權、和平」現狀的確保,才是真正維持現狀。陳水扁同樣是在承諾「維持現狀」,只不過用了另外八字真言,並沒有回避馬的問題。

馬英九一席建議陳總統「趨吉避凶」的談話,引出了扁馬會因緣。有人說扁馬二人仍然是「各說各話」、「各取所需」、「兩條平行線」。但聽話要聽到骨裏,不能只聽表面。陳水扁承諾,胡錦濤接受「九二共識」是「一中各表」,他就接受。這是何等的氣魄,何等維護中華民國主權及獨立現狀,統派對他還有什麼可以指摘?而馬英九力言,如果中國不接受「一中各表」,那是「錯在他們」,國民黨一定不會接受屈辱國格的協商。這是何等的乾脆,何等的堅定,獨派對他還有什麼可以指摘?

扁馬會既是全程公開,當然必須對各自陣營有所交代。但重要的是交代之外的彈性。扁馬二人都顯示了頗大彈性,也修正了過去不圓融甚至信口開河的談話。在「後法優於前法」下,在全國民眾見證下,中華民國地位及兩岸關係的新論述,已在扁馬腦力互相激湯後浮現。這對規範朝野政黨未來言行無疑是好事,對統獨休兵也是事關重大的一步。

1986年10月,亞特蘭大卡特總統紀念圖書館落成,雷根總統在典禮上說:「今天雲集在此的諸位,完全不用掩飾我們(雷根和卡特)的分歧。也正因為我們的分歧,才顯出我們國家的偉大。我認為,地球上沒有另一個國家的政治領導人,能在政治見解如此不同的前提下,還能互相尊重的站在一起。」美國的榜樣,今天陳水扁與馬英九也做到了。《論語》孔子說:「與(稱許)其進也,不與其退也。」讓大家一起為扁馬二人加油。

(4月4日於臺北)

原載《臺灣日報》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孫慶余:讓統獨議題回歸民主價值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