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軒身份特別 難得可在港製作發行普通話專輯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4月6日訊】亞洲時報 文/何重立

又一個睽違一年未出專輯的男歌手推出新作品,繼光良的《約定》、林俊傑的《曹操》、胡彥斌的《皇帝》之後,唱片公司在上周發行張敬軒的普通話專輯《春夏秋冬》。

有異於其他差不多同期出專輯的男歌手,張敬軒這一張專輯是唯一在香港打造的,自從軒仔(張敬軒的暱稱)與香港的唱片公司簽下經紀人合約後,他已把工作環境從原居地廣州搬到香港去。

他也許是少數以香港為基地,又可以獲得唱片公司支援錄製作普通話專輯的創作歌手,算是一個幸運兒,而正由於他的特別身份,專輯在內地推出並不需港台歌手所需的批文,對唱片公司言,又是一種便利。

陳奕迅兩岸不討好

由於所謂國際四大 (major)唱片集團:環球、華納,百代與新索 / 貝圖斯曼在大中華地區分設有台灣、香港及中國的分公司,各分公司行政及財務獨立,各自發展,又各自向區域總公司交代業績,一般來說,香港的分公司只針對廣東話的市場發展,因而只會製作廣東話的專輯。

香港歌手張學友的合約簽予環球系的台灣上華公司,錄製普通話或廣東話的專輯,都是由台灣公司出資。陳小春之前是香港貝圖斯曼的合約歌手,新索與貝圖斯曼合併後,他的最新專輯《Sing》是由台灣新索 / 貝圖斯曼出版發行的。

陳奕迅去年底亦在香港正東唱片公司推出了一張香港本土製作 Band Sound的普通話唱片《怎麼樣》,但因為台味不足,又缺京調,結果兩岸均不討好,只有在本地備受讚許。

因為香港的音樂市萎靡不振,歌手錄製普通話專輯進軍外地市場是勢所必然的,可惜的是情勢雖是這樣,而歌手也知道非要這樣做不可,但是因為種種理由與藉口,他們卻沒有讓外間見到他們為進軍普通話市場而努力,且看大部份歌手在用普通話做訪問時,毫不認真的支吾以對,發音荒誕,貽笑大方。

不能單靠賣唱片而生存

香港廣播處副處長在香港音樂匯展的《香港音樂何去何從》論壇中公開表示香港的歌手不夠專注,用在音樂的時間不足。這個論點我絕對認同,不過可能要理解到時移勢易,今天的歌手再不能單靠賣唱片而生存,金唱片獎項只好降低銷數標準才能繼續頒發。

並不是說每一個歌手都要跨界當演員才有生機,又不是每一個歌手都有代言廣告的賺錢機會,往內地跑碼頭作秀之也是生財之道,總而言之,今日在香港當歌手的發展空間實在有限。

能操普通話的歌手機會顯然在此勢下可看高一線,可是香港缺乏製作普通話專輯的氣候與環境,「Beyond」的葉世榮也得轉移陣地,到北京搞創作。長期在內地工作的謝霆鋒便是憑他的京片子,使他可連連開戲。

找來父親合唱一曲

香港歌手陸續向外發展,張敬軒卻選擇在香港發展,為求突破,他放下唱作歌手的身段,邀請兩岸三地的音樂人給他寫歌,精挑細選其中10首,包括香港的金培達、馮翰銘、伍仲衡和同門好友王菀之,以及台灣的包小松和他上海的老拍擋常石磊等的作品。

新專輯中第一主打《過雲雨》,就由香港的伍仲衡一手包辦曲、詞、編及監製,是一首勵志情歌,曲詞流麗,小軒一貫的深情的演繹,感動人心。

第二主打《Hurt So Bad》是張敬軒給電影《擁抱每一刻火花》寫的曲詞,是韓式抒情歌,金培達操刀監製,由同是留學美國習古典樂,前「 Fundamental 」樂隊的鍵琴手 Ronald Fu 編曲。

軒仔還找來父親合唱一曲爵士曲風的《絕頂愛情》,歌曲講述父子兩代不同的愛情觀。身為男高音的軒父,跨界嘗試爵士曲風,表現中規中矩。

一向親近樂迷的軒仔落實以《春夏秋冬》命題。祈盼不管四時興替,讓聽者在他的歌聲裡找到共鳴。

經歷三年磨練,軒仔已蛻變成一位成熟內斂,情懷細緻的男子,對於這個25歲的年青人來說,在他過去的春夏秋冬裏,不管外間內裡都發生了很多事,沒有變的是張敬軒對音樂的包容,不以自我為中心,嘗試與更多人合作,包括他的父親與王菀之。

在我看來,一個鄰家的乖男孩,總比惹事生非、好勇鬥狠的可愛。(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張敬軒做情歌贈柏芝 歌詞令張柏芝感動淚濕
鄭融第二張專輯上市 張敬軒個唱欲請其做嘉賓
張敬軒南京演唱 稱喜歡聽《老鼠愛大米》
劉德華突襲音樂會 余文樂激動得跪地而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