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波:批判理論的悲憫——獄中讀《法蘭克福學派史》(下)

劉曉波

人氣 28
標籤:

【大紀元5月29日訊】法蘭克福學派接過馬克思提出的異化概念,但他們拋棄了的階級對立所造就的異化,而是從統治與被統治、操縱與被操縱的關係來透視現代社會的異化。阿多爾諾指出了啟蒙主義的悖論:近代啟蒙是人本主義對神本主義的造反,其目標之一是把人的精神從神學主義的控制下解放出來,但這種人本主義的解放卻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隨著祛魅化而誕生的理性化、世俗化的現代社會,逐漸變成了由科學技術一體化所支撐的物化工具。也就是說,建立於張揚個體價值、社會多元、理性主義和科學主義的基礎上的民主自由之啟蒙理想,在以現代科學和技術理性為基礎的工業化、商品化中被再次異化。大規模的工業生產和商品經濟導致了現代社會的齊一性和總體化,日益與個體的自由、社會的多元化相分離,最後導致了完全扼殺人的自由、懷疑精神、首創精神和社會的多元化。正是啟蒙時代所崇拜的科學技術的一體化產生了現代的總體社會。在法蘭克福學派看來,現代極權主義不是啟蒙主義理想的中斷或失落,而是其合乎歷史現實的畸形繼續。

在二十世紀,任何現代極權主義幾乎都是以激進的左派面目出現的,它們無一例外地否定自由主義價值及其制度安排。自由主義理想的失落是本世紀極權主義興盛的反證。法蘭克福學派以懷疑的態度和批判的否定,全力捍衛人作為每一個個體的自由、尊嚴、創造性和主體性,特別強調個人不應該喪失懷疑的反抗的衝動。在這一點上,它也具有激進主義的左傾面目,但它不同於其他的對現代西方社會進行批判的左派,如羅曼·羅蘭式的為了維護蘇聯的理想而寧願出賣良知、隱瞞真相。這樣的左派只批判納粹的極權主義,而不批判斯大林的、毛澤東的、卡斯特羅的、金日成的極權主義,而法蘭克福學派批判和反抗一切極權主義,甚至激烈地批判西方社會中的商品化獨裁。因此,法蘭克福學派是一種以最激進的否定方式出現的保守主義,即保衛西方的自由主義傳統。在保守自由主義傳統這點上,左傾的法蘭克福學派和英美的右傾的保守主義大有異曲同工之妙。阿多諾、本雅明、霍克海默等人身上的貴族精神,也與英美保守人士的高貴氣質相同。

法蘭克福學派融現代心理學、特別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論於其批判理論之中,對法西斯主義產生的根源的分析,不僅是從經濟、政治、法律等社會層面,而且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了人類依服於權威的心理機制。法西斯是權威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的結合,並利用現代社會的工具理性來達到其非理性主義的施虐目的。當理性的經濟人出於精確的計算而逃避自由,轉向權威尋求安全時,對自由的恐懼和對權威的乞求,最終將變成對暴政的恐懼和對謊言的麻木。換言之,失落了價值理性的工具理性,往往成為助紂為虐的非理性主義暴政的幫兇和工具。

法蘭克福學派特別強調文化——審美的解放作用。阿多諾、本雅明、馬爾庫塞是本世紀著名的美學家。

資本主義的發展在戰後出現的全新特徵:自由經濟受到福利制度的約束,貧富分化不再成為主要的經濟問題,經濟的高速發展使人們普遍地免除了物質的匱乏;憲政民主體制的充分調節作用,已經使階級對立不再是社會衝突主要形式。代之而來的主要社會問題是人的原子化,同質化–商品交換原則和大眾文化以一種非強制性的操縱使人們的生活趨於單一化、偶像化,以享樂代替了批判,以消費代替了欣賞,生命的品質日益陷於淺薄化、表面化、無聊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成一種既同質又分散的狀態,大家在越變越相似的同時,又彼此毫不相關,冷漠症成了現代人的精神之癌。加繆的小說《局外人》就是現代人的生存狀態的典型。原子化趨向使人們在表面的(被大眾文化操縱的)同一性中隱藏起自己的內心世界,出現了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孤獨、自我封閉,相互不信任。社會處在一種沒有靈魂溝通的表面化水平上。同時,國家的行政干預、經濟制度與行政制度已經浸入人們生活的所有細節之中,從而使個體之間的交往變成了無法溝通的各持己見的爭論,這種交往方式的不合理造成了人際關係的緊張。

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化批判是極為激進的,表現為正反兩個方面:一方面,他們幾乎是無條件地肯定一切曲高和寡的精神產品,很看重現代先鋒藝術對社會的反叛和背離,對越來越大眾化的現代社會構成尖銳的挑戰,直指那種無所不在的、無孔不入的、無形的控制、操縱和剝奪。比如,貝克特的荒誕劇,布萊希特的間離效果,卡夫卡的小說,在法蘭克福學派看來是反叛藝術的典範。特別是卡夫卡的作品,以其極端的怪異、孤獨和冷靜,開掘出現代人被壓抑被扭曲的存在境遇,在《變色龍》、《審判》、《城堡》等作品中,現代社會的極權主義性質得到了最具深度的象徵性揭示。

另一方面,他們對大眾文化持一種激進的批判態度,凡是得到大眾歡迎的、追逐的文化產品,即流行文化都將導致人們的盲目順從,故而都在批判之列。他們認為,大眾文化受到商品經濟、市場交換的支配而變成了模式化的日常消費品。大眾文化所培養的受眾是一群趣味雷同、感覺粗糙、缺乏獨創的低劣同質人。迎合市場和大眾趣味的媚俗代替了獨立的不妥協的批判,平庸代替了尖銳,舔點代替了苦藥。

資本主義制度自發地利用大眾文化進行一體化的操縱。正像啟蒙主義的理想催生了現代社會背離其最初的發展目標,走向了個體自由、主體自治、多元發展的反面,先鋒藝術對現代社會的挑戰也最終被資本主義的商品化和市場化所同化,變成同質性的大眾文化的一部分。這些被大眾化的藝術品,甚至包括象陀思朵也夫斯基的小說、斯特拉文斯基的音樂以及一些存在主義的作品,都因其在某一方面或局部的妥協而受到阿多爾諾等人的批判。先鋒藝術變成平庸時尚的醒目標誌之一,就是人們對標新立異的病態追求代替天才的獨創,新奇和病態成為了一種新的大眾趣味,成為一種模仿性的複製、拷貝,從而喪失了終極價值的關懷和對痛苦的記憶。

換言之,人們在拋棄神啟的形而上學審美趣味的同時,並沒有真正地擺脫形而上學的操縱。偶像明星變成了大眾娛樂中的形而上學,甚至,人們對影星和球星的快餐式的生活方式已經滲透進文化的每一環節。及時享樂,短期行為,明星崇拜,追逐時髦,一切都是瞬間的、複製的、易拉罐式的,解一時之渴,棄之若垃圾。藝術品變成大眾偶像(名星化)和欣賞變成消費(僅僅像消費其他物質商品一樣),麥當娜和可口可樂在現代社會的價值是共同的–大眾偶像(明星化)。

正如霍克海默所說:「口腔糖並不消滅形而上學,而就是形而上學。」

由這種大眾的物質享受和文化消費構成的單面人是現代社會的主體,他們的世俗慾望使現代的消費社會患上了致命的癌症——一種喜氣洋洋的災難。富裕的生活、充分的享受、趣味的平均化、影視圖像和大眾明星添滿了人們的閒暇……這一切都在窒息著人們的反思能力、懷疑精神和反抗的衝動,使人的精神世界普遍地蒼白化。不願意獨立思考,不願意選擇冒險的生活,對時尚和流行的盲目順從,把現代社會變成了由可口可樂、流行音樂和肥皂劇組成的廣場,平庸是它的唯一品質。在這種富裕的疾病中,人類失去了提升自己的生命質量、追求超越價值的衝動,失去了以懷疑和批判為起點的創造性和想像力。

在二戰後的西方,人類的智者和良知的痛苦,被一種對具體的生活目標的瘋狂追逐所代替。卡夫卡之後,再也沒有文學。僅僅為了商業的利益和經濟的實惠,那些政治掮客寧願閉上眼睛,無視極權政權對基本人權的踐踏和剝奪。對於在戰後的富足中長大的一代人來說,二戰苦難已經變成遙遠的天方夜譚,至多引起幾聲感歎和廉價的眼淚。於是,浮士德的精神探險變成了中產階級的附庸風雅的點綴,堂·詰珂德的喜劇失去了曾經閃爍的悲愴情調,耶穌的殉難精神再也不是生命的典範。宗教的關懷、哲學的批判、藝術的叛逆以及騎士時代和災難時代的種種英雄壯舉,統統被喜氣洋洋的享樂所吞沒。西方人失去了理想,而只有得到一台法拉利跑車的渺小目標;不再被神的靈光照耀,只想仰望麥當娜漂亮的臉蛋和修長的大腿;不能容忍飢餓和瘟疫,卻心安理得地接受各種名牌的閹割;再沒有謙卑和敬畏,更談不上為自己的墮落而懺悔和贖罪。只有輕浮的高傲、廉價的悲傷、不負責任的放縱。失去了神的世界和不期待上帝的拯救,人世的黑暗和人的墮落就全無意義。

所以,法蘭克福學派的第二代代表人物哈貝馬斯主張以自由的個人為單位的合理化交往。在理想的制度條件下,這種交往完全建立在作為個體的主體的自願原則之上,是擺脫一切強制性的自由交往。它應不受國家干預的、不受金錢束縛的、不受大眾傳媒操縱的,通過對話達至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理解,形成人與人之間的基本共識,使社會在充分的多元化的自由中,維持一種穩定的統一的超法律的規範化。

哈貝馬斯式的交往行動及其社會共識,不是傳統社會的統一,也不是極權主義的統一,甚至不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統一。傳統社會的統一是以一種形而上學的神學的決定論的信仰及思維方式為前提的;極權主義則是依靠暴力和謊言所支撐的意識形態神話為前提的;商品社會的統一則是以普通化的交換原則和大眾文化的軟性操縱為前提的。而哈貝馬斯向人們展示了一種健康而自主的市民社會,這個社會的秩序的形成,既要靠外在的強制性的法律維繫(這是韋伯所強調的現代社會的主要特徵之一),更要靠內在的自願的以語言為媒介的交往行動所形成的相互溝通的理解來維繫。

多元社會的統一靠的不是傳統式的意識形態一致,而是一種形式的統一,即自發地形成一套相互交往的行動規範,經驗科學的合理性、道德實踐規範的合理性和藝術的或美學表現的合理性,既各自獨立自主又相互補充。交往的內容則可以多元化,充分地開放、充分地討論,意見的相左也並不影響這種形式的統一性。這需要養育一種健康、開放、寬容的交往心態,提供一種自主獨立的公共交往空間,足以抵禦政府的行政干預、經濟制度的浸蝕,最需要警惕的是大眾文化的軟性操縱。因為行政干預和金錢腐蝕還是硬性的有形的,拒絕它們是在拒絕一種看的見、摸的著的束縛。而大眾文化的操縱則是軟性的無形的,它的潛移默化很難被察覺,因而也就很難被拒絕。

這種自主的公共空間的擴大,會逐步改變現代人的生存環境,確立個人的主體性及其自由。

1996年11月9日-15日於大連教養院

整理修訂於2006年5月20日於北京家中
──原載《民主中國》(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劉曉波:禁言文革浩劫是另一場浩劫
不願反省檢討  中共低調面對文革四十週年
劉曉波:制度性的「為富不仁」
劉曉波:高爾基--斯大林集中營裡最尊貴的囚徒(十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