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監測銀行交易侵犯個人隱私?

標籤:

【大紀元6月24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莉雅2006年6月23日華盛頓報導)美國政府官員星期五證實,在9/11恐怖襲擊發生之後,有關部門通過監測各國銀行之間的交易來對恐怖份子的資金來源進行秘密跟蹤,並且表示,這個項目是反恐戰爭的關鍵組成部份。不過這種做法也引起了侵犯個人隱私的關注。

*實施將近5年首次曝光*

這個在9/11事件發生後不久啟動的秘密項目已經實施將近5年的時間了,但是直到星期四晚上才被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和洛杉磯時報首次曝光。

據這些媒體披露,美國財政部根據1977年通過的一項法律,通過向一個國際銀行網絡發出傳票,來獲得該網絡所掌握的有關資金交易的信息,對懷疑是恐怖份子的資金情況進行秘密跟蹤。

這個總部位於布魯塞爾的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簡稱為SWIFT)的國際銀行網絡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通訊網絡,被看作是國際銀行業的中樞神經系統。

它的客戶包括全球205個國家將近8千個金融機構,每天電匯的資金達到將近6萬億美元,輸送多達1千2百70萬個銀行間進行國際資金轉移的指示。

這些信息一般含有接收和發送資金的銀行客戶的名字和帳號,其中包括美國公民和大公司。

這些數據大部份是有關電匯以及其他把資金轉移到海外以及進出美國的方式。任何僅限於美國的例行財經交割不納入數據庫。

*美政府官員對秘密監測進行辯護*

在這個秘密項目曝光之後,白宮以及政府官員對這個項目進行了強烈的辯護。

財政部長斯諾說,對國際銀行業之間的交易以及其他記錄進行調查是防止發生新的恐怖活動的重要組織部份。

他說:“我們從來沒有否認這個項目的存在。事實上,我們一直公開地明確表示我們在這樣做,這也是負責任和正確的。我們需要利用國會賦予我們的正當法律工具來保護我們國家的公民。”

白宮發言人托尼.斯諾也表示,對財務數據進行監測是反恐戰爭的一個關鍵部份。

他說:“這個項目嚴重偏離了典型的做法,不過9/11事件也是如此。我認為,大家都意識到,在9/11事件之後,試圖利用我們手中所掌握的一切工具來瞭解恐怖份子的所作所為並且試圖對他們追查到底以便制止他們的活動變得非常必要。”

*美官員:消息披露可能損害反恐活動*

儘管美國政府官員說,他們事先向一些國會議員和9/11委員會、對SWIFT進行監督的10個主要工業國家的中央銀行以及代表世界各地金融機構的25個SWIFT董事通告了這個項目的存在,但是他們是在這個秘密項目的披露成為不可避免的情況下才公開承認它的存在並且對它的披露感到遺憾。

他們表示,這個項目為他們瞭解恐怖網絡運作提供了一個獨特和有用的窗口,因此它的披露可能會損害到美國的反恐活動。

*前美國官員:信息導致伊薩姆丁被抓*

紐約時報援引沒有透露姓名的前美國官員的話說,SWIFT的數據庫為可能的恐怖份子以及給他們提供資助的團體之間的聯繫和資金流動提供了線索,並且直接導致基地組織成員伊薩姆丁的抓獲。

伊薩姆丁據信是印度尼西亞巴厘爆炸案的策劃者。從SWIFT得到的信息也有助於有關方面確定一名協助基地組織成員通過巴基斯坦銀行進行20萬美元洗錢活動的美國男子的身份。

*SWIFT:數據只用於恐怖主義調查*

這個秘密項目的曝光在一向注重隱私和安全的國際銀行業引起爭議,也可能會影響到SWIFT的聲譽。

SWIFT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它對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發出的接觸有限數據的強制性傳票做出了反應。聲明說,我們的根本原則是在我們運作的國家履行合法義務的同時對我們用戶的數據進行保密。在二者之間達到平衡指導了我們與財政部打交道的過程。

SWIFT說,他們堅持保護數據,縮小數據的範圍,同時把數據的使用局限在恐怖主義的調查上。該組織說,獨立的審計控制提供了額外的保證,表明這些保護措施得到了切實的執行。

*美官員承認會探究美公民財務活動*

不過,政府發出的傳票是秘密的,而不像大多數刑事傳票那樣會得到法官或是大陪審團的審核。

洛杉磯時報的報導說,儘管對數據的搜查集中在海外恐怖份子的活動上,美國官員承認,他們也會探究美國人的財務活動。不過他們指出,有關保護隱私的法律並不保護那些據信為外國恐怖份子充當代理人的美國公民。

*馬基:這個項目違反美國人憲法權利*

國會議員在9/11事件之後一直對布什政府消除恐怖份子資金來源的努力表示支持,但是麻薩諸塞州的民主黨議員埃德.馬基認為,這個數據監測項目違反了美國人的憲法權利。 他說:“如果布什政府希望通過合法手段打擊恐怖主義,那麼它就應該要求獲得它所需要的授權,然後遵循國會通過的法律,在美國的法院面前,證明侵犯數以千計甚至可能是數百萬計的美國人的財務記錄是正當的。”

9/11事件之後布什總統批准的不需授權對一些美國公民的國際電話進行竊聽的項目也受到了類似的批評。

相關新聞
如何清理瀏覽網站的痕跡
網民自作自受  Google成個人隱私隱患
華裔科學家李文和告美政府案和解
李文和控告聯邦政府與媒體案達成和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