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阿叔帶給香港社會的省思

標籤:

【大紀元6月6日報導】(據中廣新聞葉柏毅報導)香港一名中年失業的男子,因為在巴士上講手機太大聲,被後座的年輕人制止,結果這名失業男惱羞成怒,在車上公開就大罵這名年輕人,這整件事情被一旁看不過去的乘客給拍下來,放在網路上;於是這名中年失業男,就藉著網路之力,頓時暴紅,被戲稱為「巴士阿叔」。

從影片上看,「巴士阿叔」不但完全不覺得自己在公共場合大聲講手機,打擾到別人,有什麼不對,反而對出言勸阻他的年輕人,粗口相向,除了不堪入耳的粵語土罵之外,一句一句「你有壓力,我有壓力」,「解決沒?沒解決」等話,也成為香港社會最近最熱門的流行語,這股帶著些許揶揄的流行熱潮,也引發香港人開始反思:「巴士阿叔」到底反映出香港社會的什麼問題?

香港媒體評論說,香港是一個高度商業化的社會,競爭激烈,生活壓力當然大,本來就是一個「你有壓力、我有壓力」的社會;但是,正是因為你有壓力,我也有壓力,壓力人人都有,所以就不可以把「壓力」做為漠視社會道德、破壞社會秩序的藉口,否則社會則難以成為社會,甚至有崩解之危。

而據香港媒體也引述部份香港民眾的話,直接批評香港人「本來公德心就不足」,就以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對香港青年所做的一項「公德心重視程度調查」就顯示,雖然有九成的香港青少年,都認同公德心重要,不過卻有三成半的人認為香港人缺乏公德心,類似的研究,更有七成甚至九成的受訪者,覺得香港人缺乏公德心的;此外,就算有人敢路見不平,可是,在缺乏處理技巧的情況之下,也不能獲得其他人的支持,長此以往,就會使得香港青年人越來越「敢怒不敢言」。

不過雖然有些人認為「巴士阿叔」是讓大家看香港人笑話,但「巴士阿叔」事件對香港社會來說,仍然還是具有正面的教育意義;香港「基督教服務處」主任「謝可儀」就認為,他們的調查顯示,香港的公德心教育有成效,年輕人仍然具有公德心與正義感,只不過缺乏適當的技巧與態度;而當青少年出面發聲,遭到對方指責,其他人卻又袖手旁觀,只會降低青少年維持公德心的動機。

因此,香港人應該藉著這次事件,共同學習並抵制缺乏公德的行為;此外,雖然對公德心的調查結果,不一定準確地反映現實,但也足以引發香港人對生活品質低落的憂心,社會也應該正視這次「巴士阿叔」事件裡,所反映出現實生活中香港人,對旁人不尊重道德的冷漠感,不願意發聲出手,協助維護公共道德的尷尬局面。

最重要的是,這次的「巴士阿叔」事件,最能引發大家深思的是:現代社會本來就應該是一個大家共同生活,彼此互助的社會,倘若大家只因為自己有壓力,就可以為所欲為,視他人的權益為無物的話,如果大家都這麼做,這個社會將伊於胡底呢?

相關新聞
香港兩大報談六四17週年
中國空氣污染嚴重 專家譴責水泥廠是禍首
超過六成的香港人說  甘心為世界盃熬夜
香港十八萬貧窮家庭  月入不足四千港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