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三無農民問題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7月13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石山採訪報導)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在加快,出現了大量失去土地,沒有工作,沒有社保的所謂「三無」農民。中國有專家提出,應該讓農民以土地入股建設項目,以利潤分紅獲得生活保障。

在中國,為城市建設開發而徵用農民土地時,農民可以獲的一次性的土地補償金,但幾年後補償的錢用完,農民的生活又陷入困境,這些失去了土地沒有工作也不能享受社會保障的人群被稱為「三無」農民。根據官方的估計,中國有大約三千萬到四千萬的「三無」農民,這個數量龐大的群體主要集中在快速發展的城市週邊。

一些中國學者認為,未來四、五年將是中國「三無」農民數量的爆發期,屆時將给中國社會帶來極大的影響。

有專家建議,應該讓農民以被徵用的土地入股加入城市的在建項目,在興建項目上馬之後以股東身份分享盈利,使失地農民能有穩定的收入。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就是支持這個方案的專家之一。

胡星斗︰「也就是說讓農民把使用權拿出來成為股東,擁有一部分所有權來参與分红,這樣來保障農民的長期利益。因為農民的土地可以做為一種物權來使用、來分配利益,讓農民成為股東,我想是可行的。實際上,有些地方也是在這樣做。

如果農民不能够成為股東,按照過去,農民的地被徵用以後,可能就在農村裡面他没有地,城市裡也不管他;他的生活和未來的生存發展都會遇到問題,那他可能就成為社會不穩定的因素。」

香港的《亞洲周刊》最近就這個問題採訪了一些中國政府官員,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蔣巨峰認為,這種作法未必可行。他認為,許多徵地項目周期長,投資大,土地入股只能占很少的份額,比如發電廠等。徵地所建項目還要歸還銀行貸款,入股分红未必能解决失地農民的生活問題。

胡教授則表示,以土地入股只是解决失地農民問題的方法之一,總比完全不管要好。他認為,只要地方政府重視,其實是可以找到解决之道的。

胡星斗︰「過去就像你說的電廠,在很多地方把農民的土地給淹没了,或者是給徵收了,這個電廠建設起了水電站,這個水電站是建設起來了,但是當地的農民却陷入了貧困。

公共建設當然有它規模大的一個特點,但是公共建設往往也可以拆分成許多小的工程,讓農民入股,可以讓他入股其中一個比較小的部分,見效比較快的某一個子工程、某一個子項目、某一個分廠。我想這個辦法總是有多種多樣的,入股是一種辦法,還可以有其他辦法來解决。」

胡教授分析說,三農問題的根本是農民最重要的資產「土地」,並没有獲得真正的市場價值,其背後的原因是政府部門不按照法律規定和市場規律行事。

長期關注中國三農問題,居住在加拿大的杜智富則表示,土地入股在中國早已存在,八十年代在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就已經出現。

杜智富︰「廣東一帶有很多類似的經驗,有些村子把農地轉變成廠房的時候,長期有租约的。幾年之後地價漲了,那麼它的租金也漲。所以廣東有些地方的農村,它的土地沒有完全賣斷,而是採取一種租約的方法。就是相對來講,他還是擁有這個土地的,就像你剛才講的,是股東的身分。所以這並不是一個從來没有試過的事情,廣東一帶有很多這一類的例子。」

杜智富認為,中國三農問題的關鍵是農民必須具有充分的市場談判權利,而談判者必須能够真正代表農民,否則無論採取任何措施,都無法保障農民自身的利益。

(據自由亞洲電台錄音整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熱點互動】郭飛雄:中國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續)
討論︰為何中國農民對生活沒信心?
一位推廣中國農民飲食模式的美國人
中國村官的作用和現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