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高油價影響經濟或為杞人之憂

標籤: ,

【大紀元7月19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Heide Malhotra報導,曹香編譯)日前油價持續高漲,但許多專家相信,從目前石油的生產、消費和對其他再生能源的發展研究方面來看,目前的高油價還不足以令人擔憂。

賓州大學的沃頓學院(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s Wharton School)最近出爐的兩份研究報告中,一些工業經濟學教授們建議,在為油價升高而擔憂之前,我們應該冷靜的將整體的局面觀察一下,看看令油價高漲的原因以及其將來對經濟和能源政策的影響。

專家指出,自1970年代的能源危機之後,世界已對能源有所警覺,因此今天的油價高升並不如媒體所報導的會對經濟和工業有那麼大的負面的影響。

斯格爾(Jeremy Siegel)教授說,「最近油價的高升,沒有看上去的那麼壞,主要的原因是我們對使用能源的效率增高。比起1970年代,現在只需要當年一半以下的能源,就能生產出一美元的全美總生產毛額的產品( Gross Domestic Product )。美國的經濟比起以往更多元化,減少了需要依靠能源的工廠,增加了服務行業。」

考慮通貨膨脹 油價並不比70年代高

如果加入通貨膨脹因素來計算,今天的油價還沒1970年代來得高。斯格爾教授說「今天的油價要漲到90美元一桶,才會相當於1970年代的油價。」

如果不算通貨膨脹,油價在1946年代是1.17美元一桶。1970年是3.56美元,2000年是28.46美元,2005年的五月已漲到超過70美元一桶了。

原油產量減少 需求增加

沙烏地阿拉伯一直是生產大量石油的國家,但是他不可能一直不停生產如此大量的石油。馬思統(Richard Marston) 教授說「我們如今已是到了極限,沙烏地今天的油產量已不如從前」。公營私營兩方的經濟學家都認為世界上石油的供應與需求處於不平衡狀態。

索列那思(Nicholas Souleles)教授說,此次「促使油價上升原因之一,是因為需求而非供應,這是很明確的一點」。

由經濟理論來看,是物資在供應不足或供應有限之時就會漲價。許多國家包括美國、中國、印度和歐洲一些國家,都在搶購石油。世界上對石油每天的需求量自1997年的七千三百三十萬桶增加至2005年的八千三百六十萬桶。反之過去數年來因為政治危機、油田產量少等原因,促使石油產量大減。

馬思統教授說,「我們依靠的產油國家的政治都很不穩定,如伊朗、奈及利亞和委內瑞拉,而有些產油國與我們是敵對的,我們對其又很敏感」。導致油價上漲的原因是美國對伊朗核武試驗之反彈,奈及利亞的暴亂使油產量減少。

伊朗的油產量比起數年前少了10%, 據媒體報導說這是因為恐怖份子攻擊油田的原因。石油公司也沒有投資經費到開發新的油田和改善煉油設備,當然這些項目都是很昂貴的。麥金西(Mckinsey Research])研究所說,「石油公司如果投資在這些項目,一定是在油價高、有利潤的時候,只有某些大石油公司是例外的,如英國石油(BP)、埃克森(EXXON)、美孚(MOBIL)和殼牌(Shell) 公司,他們對大的原油田和在深海油田作了許多探測投資。」

能源使用率提高 替代品大開發

大家尚未忘記中東在七十年代石油禁運之事,SP評鑒機構(Standard & Poors)經濟分析師外思(David Wyss)說,「如今經濟的轉向,使得我們不如以往那麼依靠能源。」2005年,能源在美國人民總生產毛額中只貢獻7%,而1980年卻佔了81%。

同時汽車工業生產的汽車耗油量也自1981年每加侖跑十五英里增加到每加侖跑二十英里。住房的隔源設備比以往更有效,家庭電器也比以往省能源。

更重要的是美國整個經濟的轉向,由生產工業轉向服務事業,全民生產毛額中有80%是來自服務行業。在美國,利用風車發電的十多個項目也在積極發展中,包括在麻省的鱈魚岬(Cape Cod )、德州的加爾維斯頓(Galveston Island)和聖地亞哥附近。

石油的替代品乙醇–由玉米、甘蔗等產品發酵、蒸餾所得–已獲得很高的呼聲,在巴西每一所加油站都有由甘蔗煉製出來的乙醇出售,此種產品製作成本低。

歐洲大學(European University)教授托那薩(Sergio Torassa) 說,「今日石油之高價可能在歷史上是最後一次了,因為未來兩三年之間,石油替代品的開發與研究將會使其產品充斥市場。自2010年開始其供應將會超出需求。」

石油公司高估了油價?

思爾曼財務顧問公司的老闆思爾曼( Ellen Silverman)說,「埃克森公司在2006年,每秒鐘有1000美元利潤,殼牌公司每秒鐘賺785美元,英國石油賺550美元一秒鐘。」

今年5月,歐洲的財政首長們在布魯塞爾召開的會議上,討論對這些油公司征收「意外之財」所得稅。如想使此政策生效,則須全世界的國家一起參加,這將會有困難的。在美國,也有官員呼籲征收此稅,而也有人警告說,如征收此稅將會減少石油公司對其他開發,探測項目的投資。

由過去的經驗來看此事,我們不應該過早的下結論,尼克松(尼克森)總統時代實行的油價管制,使得人民在加油站前大排長龍;而日本則是讓市場去決定價格,反而有充足的油供量。許多的經濟家們不同意是因為石油公司高估油價而導致了石油的漲價。

美聯銀行(Wachovia)經濟學家宣可爾(Jason Schenker)說,「人們不加思索地說『石油漲價了』,其實市場是在有效率地以合理的市價在運作。」

英文原文網址: http://www.theepochtimes.com/news/6-5-13/41503.html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泰國石油公司入選全球五百大企業
專家:房市去庫存政策難解中國開發商困境
香港甲級商廈空置率達九成 深圳低租金搶客
中國出口增長但進口大幅收縮 經濟前景不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