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指天水圍集體自殺案應引關注

標籤:

【大紀元7月6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文珠香港報導/警方仍在調查前日天水圍3名女子懷疑集體自殺的案件。對於事件,有學者認為天水圍接連發生倫常慘劇,主要是規劃不當,建議政府要多做防禦工作,提高社區警覺,並呼籲社會福利署多留意綜援申領人需要。有社會福利界立法會議員建議政府檢討支援機制,重新調配社工人手,增加緊密跟進服務。而立法會昨日否決促請政府落實滅貧小組有關婦女貧窮報告的建議。

天水圍欠配套致慘劇多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周永新認為,天水圍接連發生倫常慘劇,主要是社區規劃不當,區內超過八成都是公共屋邨,低下階層集中。政府近年雖然已增加資源,區內已有二、三百名社工,但由於分屬不同機構,協調不足。而一些求助熱線電話,大多數時間都只是錄音回答,未能收到實效。

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指出,天水圍的命案非常罕有,由於3名死者背景相似,包括有精神病紀錄及失業等,遇到不愉快事件時自殺的機會相對比一般人高。他認為,社署日後處理綜援申領個案時,可以多加留意申請人的背景和需要,特別是精神病康復者,更應提高警覺。

社福界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表示,現時社工工作量大,加上人手不足,綜合家庭服務中心與保護家庭及兒童科的工作量都超出負荷。

他指出,對於一些複雜的求助個案,一個社工跟進未必足夠,會出現角色衝突,建議當局應重新調配社工人手,以解決社工角色衝突問題。

天水圍規劃及社區建設委員會召集人梁志祥批評,雖然區內的社區支援設施已有增加,但仍缺乏社工人手進行輔導跟進服務。

團體辦輔導計劃紓壓力

香港婦女發展聯會表示,天水圍發生的自殺案件,令大眾再次關注該區的社會問題。該會希望透過計劃,包括社區教育、熱線服務、個案輔導及轉介、與互助小組等,協助該區人士建立互助網絡,紓緩壓力及抑鬱情緒,減少該區社會問題的發生。

有精神病患者家屬的互助機構希望政府增撥資源,加強對精神病康復者的支援,包括增加宣傳教育和外展服務,令康復者更容易尋求協助。

另外,本報記者昨日到事發現場了解,對於前日發生的事件,該座樓層的住戶有不少都表示當日毫不知情,看新聞報導才知道,但由於居住在不同的樓層,不會有害怕的感覺。也有住戶表示不想了解該宗事件。亦有家長表示,家中的兒女獲悉慘案後覺得害怕,要家長陪同出入。而有不少的住戶都表示對事件會有陰影,不想類似事件重演,希望不愉快的事件快些淡化。

昨天傍晚,天水圍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在事發的華祐樓對開空地擺放了一些有關防止自殺等的展板,並向居民派發宣傳單張。

助婦女脫貧建議遭否決

此外,立法會昨日否決促請政府落實滅貧小組有關婦女貧窮報告的建議。在立法會辯論關注婦女貧窮問題時,部分議員以該集體自殺案件為例,反映香港不少婦女面對極大生活壓力,尤其是低收入婦女。衛福局局長周一嶽表示,婦女貧窮問題是複雜及多成因的,各政策局都有責任提供協助,不能指定由一個部門負責統籌。◇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傅國湧:奪命醫藥費背後的無望
中國大陸178萬貧困大學生繳不起學費
香港三名女子厭世 集體燒炭自殺死亡
沒扎辮不准考試  女孩自殺師喝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