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金榜題名夢難圓 大學功成業不就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8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辛菲綜合報導) 據《農民日報》昨天報導,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在全國12省市開展的中國貧困高考生的調查顯示:12.7%的學生因家庭貧困放棄大學夢,六成貧困高考生交不起第一年的學費。

據中國媒體報導,動輒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學費,對年純收入不過一兩千元的貧困家庭來說,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錄取考生家庭因無法支付高額學費而導致的自殺悲劇接連發生。

另據《信息時報》昨日報導,廣州近三成大學生離校前未找到工作。該報7月21日報導,一項對全國近百所高校進行的「200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六成大學生畢業即面臨失業。

觀察人士指出,不合理的社會制度是萬惡之源。在因教致貧、因病致貧大行其道時,應該反思社會制度的公正、公平與有序,富者一擲千金、窮奢極欲、扎堆擺闊,而窮者卻在為學費或者基本生存問題一籌莫展、走投無路,這種兩極分化一直在撕裂著社會的文明與和諧。不從制度上真正地消除貧富差距,營造公平的起點,就無法改變現狀。

漫畫:中共對農民的一次次欺搾 (作者:元雄 元英)

六成貧困高考生交不起第一年的學費

據《農民日報》昨天報導,2006年5月10日~6月20日,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在全國12省市開展了中國貧困高考生調查活動,調查對像包括高三學生、班主任、教育局長、高校老師5類人群。

調查顯示,63.6%的貧困高考學生擔心大學期間的學費和生活費,而對考試成績的擔憂反而退居其次。家庭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貧困生中,表示不能湊齊學費的比例為72.1%,3000~5000元之間的比例為70.8%,收入在5000~7000元、7000~10000元、10000~15000元的比例依次是45.9%、40.6%和23.1%。可見,家庭收入越低,供養大學生的能力也越低。

另外,六成(59.9%)被調查學生很肯定地表示不能湊齊大學第一學年的學費,28.3%的學生不能保證家裡有這個能力,只有11.8%的學生認為家裡可以湊齊。並且,87.0%的學生認為家庭會因為上大學而加劇貧困。第一學期的學費能否湊齊,將決定著貧困學生能否實現大學夢想。

數據分析表明,2005年,貧困高考學生平均家庭總收入4756元,而同期全國農村平均家庭總收入為13215.3元(數據來源:《中國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貧困學生家庭的收入遠低於全國農村平均水平。41.0%的貧困高考學生家庭年總收入在3000元以下,絕大多數貧困高考學生家庭的年收入在平均線以下。

另外,平均每年每個貧困高考學生家庭的子女教育支出在6780元左右,高於平均家庭總收入(4756元),超過2/3的家庭入不敷出。81.0%的家庭總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費用,10.2%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高達79.8%。有12.7%的學生因為家庭經濟負擔太重而放棄考大學的夢想。

有關調查顯示,截至2005年8月,全國有貧困大學生405萬人,約佔大學生總數的26%。這還不包括民辦學校、獨立學院、分校以及高職高專,估計總數超過500萬人。在一些中西部高校,貧困生總數超過30%,特困生超過10%。

貧困考生家庭自殺悲劇

據《山西晚報》近日報導,山西兩父親因無法支付兒女大學學費而自殺。

榆社縣西馬鄉新村的陳東生6月19日服毒自殺,送醫搶救時,陳東生還對考上大學的兒子說,自己對不起兒子,不配做一個父親。

考生陳力難過的說,早知如此寧願不考大學,守著父母在家務農。我就是考上大學也不想上了。

6月27日,翼城縣李海明在得知女兒高考成績的第二天,吊死在土窯的門框上。

李海明生前曾對一個鄰居說,他相信女兒今年一定考得上,就是他這個做父親的沒本事,那麼多錢的學費,他不知道該怎麼辦。

報導表示,根據自殺農民的家庭收入計算,陳東生一家要用七、八年的全部收入,才能供兒子上一年大學,三十二年的收入才能供出一個大學生。

此類悲劇一直不斷。據中國媒體報導,2002年,福建的丁煒收到復旦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後,其父卻慚愧於無力替兒湊齊7000元學費從七樓跳下;2003年,陝西榆林市景艷梅考上東北師範大學後,其父因無力繳納學費絕望自殺;6月2日,河南大城縣王香屯村村民邵某因孩子的高額學費和家庭的難處走上了絕路;2005年8月31日,學子李靜被湖北民族學院錄取,為籌學費其父母消逝在漢江……

貧困生承受經濟和心理雙重壓力

2006年6月15日,北大未名BBS匿名版上曾有一個帖子寫道:

「我沒有錢,我只有花樣的年齡,未加修飾的容貌。我每天穿著樸素的衣服,站在花枝招展的她們中間。我每週都要坐4個小時的公交車,去給那個高傲的小女孩做家教。她有錢,可連水都不想給我喝。我的家庭很窮。我的媽媽每天割豬草,雙手滿是老繭。我的父親,風燭殘年,可還要在建築工地打工,為了我可憐的學費。我不期待愛情,我沒有衣服,我沒有化妝品,我的電腦也是二手的。我恨這個世界……」

此帖引起普遍共鳴,各地網友評述:貧困生們即使是走進大學校門,仍然無法輕鬆地完成學業。

據浙江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公佈的全國九省一市3000名貧困大學生調查報告中所述,貧困大學生的生活費平均每月只有217元。而貧困生周圍的同學有3/4的人每月開支平均在576元左右。

北京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調查表明,在北京高校,普通大學生月生活和學習費用約為353元和185元,分別是貧困生該項費用的1.7和1.6倍。七成以上的貧困生認為因為經濟困難,給衣食住行造成的影響是最大的;20%的學生認為貧困對學業的影響較大。

調查顯示,多數貧困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他們抗拒師生善意的同情,在人際關係上趨於封閉。這種巨大的精神壓力也產生了種種心理障礙,使其不願積極主動地與人交往,生活相當封閉。有40%的貧困生參與社會活動的熱情受到打擊。

大學生就業難日益凸顯

一位網友在論壇上留言道:「走在城市霓虹閃爍的街頭,我感到很累,我都快30歲了,我還不敢要小孩,為什麼?因為養不起啊!我還要供弟弟上學,我還要養活年邁的父母。我已經很努力了,這個城市的工資水平不斷下降,消費卻越來越高,很累啊,欲哭無淚。」

據中國媒體報導,大學生就業難問題這幾年來日益凸顯。2002年大學畢業生145萬,年底就業率為80%;2003年大學畢業生為212萬人,年底就業率為70%;2004年大學畢業生為280萬,本科院校初次就業率僅為61.3%。

另據教育部近日統計,大學畢業生待業人數呈逐年增長態勢:2001年34萬人,2002年37萬人,2003年52萬人,2004年69萬人,2005年達到了79萬人;預計2006年將接近百萬大關。

《山西晚報》引述今年年初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中國人的教育支出在家庭所有支出中高居第一位,其比率幾乎是世界之首。

報導說,為供養一個大學生,農民們四處借債,學生畢業後如果找不到工作,那筆債務將讓他們一生都難以償還。

觀察人士認為,就業在一些大學生身上正逐漸演變為其父輩所掌握社會資源和財富實力的競爭,「代際效應」正挑戰就業公平。那些家裡有關係、有背景的同學,找工作根本不著急。

而對於期望「讀書改變命運」的農村家庭而言,就業的壓力,「畢業即失業」的現實,卻讓他們發現自己在「改變命運」面前的無力。貧困畢業生沒有豐厚的經濟基礎,缺乏可依靠的「人脈」,面對令人咋舌的就業成本,只能無奈地「望職興歎」。

專家評論說,沒有就業增長,沒有民眾收入的同步增長,經濟增長就沒有意義。失業大學生人數累積過多必將帶來嚴重的社會危機。(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缺經驗吃不了苦 北京大學生就業難
中國大學生未來十年將面臨就業危機
中國大學生就業難 催生零工資就業
【淨園財經】中國經濟低迷 新「共享經濟」潮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