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亞特蘭提斯號發射倒數計時

人氣 18

【大紀元8月25日報導】(大紀元綜合報導) 美國亞特蘭蒂斯號(Atlantis)太空梭於美東時間24日進入發射倒計時,6名太空人員已進入肯尼迪航天中心,預定在8月27日發射升空,此次的任務,是重新啟動國際太空站停頓的興建工程。

美國亞特蘭蒂斯號(Atlantis)太空梭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角甘迺迪太空中心39-發射臺上準備於美東時間27日下午4時30分起飛。(Photo by Matt Stroshane/Getty Images)

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發射正式倒數計時於美東時間24日中午(北京時間25日凌晨零時)展開,預定27日下午4時30分(北京時間28日凌晨4時30分)起飛。27日是太空總署設定的19天發射時機的首日。

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的機長布倫特•杰特在到達肯尼迪中心後說:我們爲這次挑戰做好了准備,我們所需要的一切就是在27日那天有個好一點的天氣。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25日說,27日的天氣,看來適合亞特蘭提斯號太空梭從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爾角發射升空。

太空梭的氣候官員溫特斯說,大體來說,天氣看起來非常好,因爲天氣原因無法升空的可能性只有30%。

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返回地球時,爆炸解體導致7名太空人員遇難,國際空間站的修建工作被迫停止。而在發射號太空梭2次的成功飛行,讓NASA重拾信心,也大幅加強了太空梭的飛行安全。太空總署認為,現在是恢復國際太空站興建工程的時機了。

亞特蘭提斯號太空梭8月27日的飛行任務,就是重新啟動國際太空梭的興建工程,此後陸續還會有15次任務。國際太空梭全部興建工程,預計在2010年前完成。

亞特蘭蒂斯將携帶17.5噸、價值3.72億美元的貨物進入太空,爲國際空間站建立兩個太陽能天綫,這兩個太陽能天綫建成後最終爲整個空間站提供四分之一的能量。

據中央社報導,參與此次任務的五男一女太空人的簡介如下:

機組人員完成預演後,在亞特蘭提斯號航天飛機旁合影(Photo by Matt Stroshane/Getty Images)

指揮官傑特:四十七歲,曾三次隨太空梭任務,飛行里程超過一千九百五十萬公里,在太空中待過近七百小時,一九九二年獲太空總署選為太空人。

布蘭特傑特(Brent Jett) (Photo by Matt Stroshane/Getty Images)

飛行員佛格森:四十四歲,海軍船長,一九九八年獲選為太空總署太空人,此次任務是他首度太空飛行。

佛格森(Christopher Ferguson) (Photo by Matt Stroshane/Getty Images)

任務專家譚納:五十六歲,曾三度參加太空梭任務,太空漫步五次,在太空中待過七百四十二小時。

約瑟夫譚納(Joseph Tanner) (Photo by Matt Stroshane/Getty Images)

任務專家柏班克:四十五歲,飛行時數超過三千五百小時,參與過一千八百次飛行任務,包括三百次搜救任務。柏班克二000年曾參加太空梭任務,在太空中待過兩百八十三小時。

丹尼爾柏班克(Daniel Burbank) (Photo by Matt Stroshane/Getty Images)

任務專家麥克林:五十一歲,加拿大籍,是此次任務唯一非美國籍成員,麥克林是一九八三年獲選的六名加拿大太空人之一,一九九二年曾參與哥倫比亞太空梭任務,是太空梭上的酬載(Payload)專家。參加此次任務後,麥克林將成為首名操作國際太空站加拿大製機器手臂的加拿大人,也將成為第二位太空漫步的加拿大人。

麥克林(Steven MacLean) (Photo by Matt Stroshane/Getty Images)

任務專家派柏女士:四十三歲,一九八五年取得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碩士,是接受過海軍訓練的潛水員,也是經驗豐富的搜救人員,一九九六年獲選為太空總署的候選太空人,此次是她首度參與太空梭任務。

派柏女士(Heidemarie Stefanyshyn-Piper) (Photo by Matt Stroshane/Getty Images)

麥克林進行例行T-38型飛機飛行任務(Photo by Matt Stroshane/Getty Images)

柏班克和傑特檢查T-38型飛機(Photo by Matt Stroshane/Getty Images)

太空人佛格森和家人揮手致意(Photo by Matt Stroshane/Getty Images)

美國太空梭亞特蘭提斯號升空進入倒數計時階段(Matt Stroshane/Getty Images)

相關新聞
發現號太空梭未受損 準備返地球
發現號今晚返航  最後一個障礙是天氣
發現號太空梭準備返回地球
「發現號」太空梭安全返回地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