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省錢省時 當事人、法官雙贏

【大紀元8月2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俊忠/專訪

推動強化調解業務不遺餘力的台南地院民事庭長王金龍,多年前任職嘉義地院時曾累倒在法庭上,戮力從公精神,令人激賞;他認為,法院調解業務的推動,符合省錢又省時、當事人多能圓滿接受的中心思想,重要性絕不下於審判業務。

他說,法官對某案判決後,當事人兩造有一輸一贏,贏的一方固然滿意,但輸的一方多不服上訴,常對法官流汗寫的判決,嫌到流涎,善加利用調解機制,對當事人、法官都是多贏局面,何樂而不為,法官也不會再「做到流汗,被人嫌到流涎」。

王金龍認為,經過8個多月努力運作,南院聘任的調解委員經驗不斷磨練、趨於成熟,也是高調解成立率的因素之一,相信這套完善的調解制度,能在南院永續推動下去。

在台南地院擔任民事庭長的王金龍,因在民事審判、司法行政事務的革新推動上表現優異,今年10月間將調升司法院民事廳擔任辦事法官,持續協助我國司法改革民事執行效率與品質。

工作態度積極認真的王金龍,曾有個意外插曲,89年他任職嘉義地院時,因一天排了8個民事庭,王金龍開庭時胃痙攣、痛到不支送醫,因為不想工作重擔壓垮身子,王金龍調任台南地院後愛上生態鳥類攝影,常利用公餘到野外拍攝保育鳥類的美麗身影,攝影作品也自娛娛人、調劑枯燥的審判工作,如今,胃痛毛病鮮少再犯了!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