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文學

在鄉村行走——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南方農村(三)

有多少聲音值得聆聽 (1)

【大紀元9月23日訊】在鄉下與人攀談,問起他們心裏最想望的念頭。「啥盼頭?不多,吃好穿好睡得好,就萬事滿意了。還有,兒女能讀上書,以後比我們有出息就更妙了。哈哈。」 這話,或與此大致相彷的話,我至少能每天聽到5次。在中國總人口數里佔了三分之二的農民,絕大多數人的要求並不高啊,溫飽無憂身體好,希望兒女有出息就夠了。

「取消農業稅?真的?那敢情好,但莫要又是假話喲!」跟我說這話的那個人喜色剛上臉,接著轉身拎起孫子放板凳上的書包,「你瞧瞧,前年年中學校給每家每戶發了張單單,上面印著要為學生減負,可我孫子的書包倒是越來越重了。減負減負,越減越『正』了。取消農業稅,但願是真的會取消,莫要變著法子把稅呀費呀挪到別的名目上去繳嘍……」

也許有太多次撿了「好聽話」,最後卻落得一場空歡喜。也許處於農村最基層的農民被一句荒唐歲月曾很流行的順口溜「黨的政策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嚇壞了 ,所以而今要讓生活在泥土上的老百姓完完全全不打一點折扣地相信黨和政府的話,難。

也有一種聲音,誰聽了誰都會潸然淚下。「我甚麼都不想,就想早點兒死。這日子把人過的,沒啥想頭了。」這位湖北孝感農村的老大爺說話的聲音好大,悲憤之情溢於言表,「我真的想早點兒死,免得給兒女添負擔。我也希望兒女們千萬要少生孩子或別生孩子,難養哪。我們老年人是在給家裏人造孽呢,晚輩後生為了養老養小,為一家子活命。男娃子去城裡受氣打工,女娃子去賣淫賺骯髒錢……不去打工?不去賣淫?上頭的攤派誰來掏?過日子的錢哪來?」

又有句話,是一位年近60歲的福建山區老農說的, 我覺得再沒比這更激盪人心充滿睿智的箴言了:「……我哪裏管得了老天爺到時節是發洪水還是乾旱。我是莊稼人,莊稼人就得每年種莊稼,有收成沒收成都得在春天去地裡播種……」

一名曾進城打工遭遇4次搶劫6次盜竊的農民說:「甚麼時候社會風氣要是好得跟以前一樣那就好了。」1989年的夏天,我和一幫高中同學去寧鄉縣回龍舖鄉下遊玩,看到那裏的人家晚上睡覺家家戶戶竟然都不關門閉窗,說是那樣涼快些——現在,這樣的事情怕是誰都難以見聞了。@

———節選自《在鄉村行走——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南方農村》

作者簡介:

蔡成,中國青年作家,現居海外,在中國大陸、台灣、美國、澳大利亞等地共發表近200萬字作品,長於散文、隨筆創作,已出版有《左手跟右手下棋》、《花花草草與人生菩提》、《情人看招》、《生命向左轉彎》等散文、隨筆集。

2002年開始,蔡成懷著社會憂慮之心,從繁華的深圳出發,先後19次前往福建、湖南、江西、安徽、廣東、湖北、廣西、浙江、上海等省市農村,開始「風土中國」系列叢書的創作,接觸過中國農村成千上萬的農民,通過文字記錄和照片拍攝的形式,與 120多位生活在最底層的中國農民開展面對面的直接採訪,先後成書《在鄉村行走——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南方農村》、《地工開物 ——追蹤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老江湖——追蹤神秘的傳統江湖術》、《角落—— 99個民間人物的背影》等四部著作。其中《在鄉村行走——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南方農村》一書的刪改版已在中國大陸公開出版,引起眾多憂國憂民人士的關注。《廣州日報》、《深圳商報》、《城市晚報》、《解放日報》、《新民晚報》《揚州晚報》、《海南日報》、《中國新書》等報刊雜誌曾進行報導和激烈討論。與此同時,由於該書以照片加文字的形式,平面直觀、真實深入地揭示了中國農村的現狀與存在的大量問題,因此受到指責和批駁,被指為「無視改革開放後中國農村的飛速發展」,有對 「三農問題」擴大化之嫌,是否定中國農村改革成功的抹黑之作。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