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中舉行秋季國殤典禮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9月3日訊】(大紀元記者卓力芳綜合報導)中華民國每年舉辦兩次大的祭典,一是遙祭黃陵,二是春殤。以規模來說,秋殤是較為小型的祭典。春殤、秋殤主要紀念在八年抗日戰爭、國共戰爭中喪命的國軍將士。

中國直到清末,一直沒有國名,待康有為等自海外歸來,方開始倡議設立國名,後以「中國」命名。而清末開始,中國經歷連番戰爭,從鴉片戰爭到辛丑合約;從八國聯軍到沿海各國租界,積弱不振的清朝終於被孫中山先生十一次革命推翻,成立中華民國。

民國肇始,各地軍閥割據,東北有日本勢力介入,蘇聯第三國際勢力興起,翻攪在偌大的中國裡。

當時,蔣中正帶領國民革命軍一路北上掃除軍閥割據;中華民國在艱難情況下,成立空軍;之後經歷八年抗日戰爭,首都由南京一路撤退到重慶,其中幾個關鍵戰役為九一八事變、八一三松滬會戰、台兒莊大捷。蘇聯第三國際勢力趁機培養中國共產人員,並滲入國民政府組織,為中華民國北伐、對外抗爭、內部團結造成巨大的拉扯。

中華民國在退守台灣後,在各地興建、改建忠烈祠。每年九月三日軍人節舉行祭典、三月底舉行春殤、遙祭黃陵。

廣州起義 與 329青年節

在第十次革命(廣州起義;1911年)時,由黃興、趙聲負責,但因清朝官兵大力追捕革命黨人,起義日期一延再延,在匆促中決定三月廿九日起義,趙聲還在香港,未及趕回廣州,黃興帶領一百多位義士三二九傍晚發動革命,但因人數過少,終告失敗,而廣州民眾不顧自身安危,偷偷收集烈士遺體,合葬於黃花崗,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根據名單,參與者有東南亞華僑、中國留日學生、媒體人、軍人、老師、印報工人、農民等。

此次革命撼動中國人民,為第十一次的武昌起義奠定基礎,在民國四十三年(1954年),中華民國政府將三月廿九日定為青年節。

烈士非共產黨員 林覺民塑像遭拆除 任人解手

在廣州起義罹難的烈士中,林覺民事蹟較為人知,除了其所撰之《與妻訣別書》,其在三二九起義,與黃興率先攻入二廣總督府,大腿中彈被捕,審訊期間,他對清兵官吏談論救國之道,並勸其洗心革面。後以25歲英年捐軀,著有六國比較憲法論。

1996年,倉前公園改建前,在花圃中豎立了林覺民半身玻璃鋼質雕像,並刻有其生平事蹟。2002年,遭到倉山區倉前公園當局拆除,碑文被棄置於大樹下。

一代烈士塑像淪為民眾解手之處,海外評論家凌鋒在2004年7月發表的〈林覺民和秦檜〉一文中指出,雖然孫中山偶爾被中共提到重要地位,但從林覺民的遭遇就可見到中共對於非共產黨員者的待遇,無論他是不是烈士。

根據陸媒《海峽都市報》2004年7月17日報導,林覺民雕像除了頭部還算完整,胸膛以下被燒出一個大洞,許多民眾不願花三塊錢上公廁,就選在這邊解手。向陸媒記者爆料的老先生則表示,真是作孽,放到粉碎機裡處理也比這樣強。

福州的林覺民紀念館負責人李厚威向陸媒表示,紀念館前的雕像也遇到這個問題,儘管公廁在旁,民眾偏要在林覺民保護碑前解手,每天開館前都得進行一番整理。

施工單位臨江下游管理處主任林勇則解釋,原來的塑像舊了,不好看;且拆下時,塑像就已經損壞,所以沒做處理,如果需要,可以重塑一個。(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