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樓房多短命 百年壽命十年拆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1月16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張光華北京報導)中國許多高樓大廈在可持續發展的挑戰下紛紛被拆除,由於規劃、設計和建造弊病眾多,建築使用年限都被縮短,“短命大樓”遍地開花。

*高樓大廈 英年早逝*

中國近年來建築出現未老先衰,30而夭折的現象。

最近中國媒體關於某高樓大廈爆炸拆除成功的報導層出不窮,比如有“西湖第一樓”之稱的浙江大學湖濱校區教學主樓近日被爆破拆除,設計壽命100年的大樓只使用了13年。重慶的隆盛大廈從交房到拆除只有6個月。在這些建築爆破拆除的背後引發了人們對短命建築的反思與探討。

《瞭望新聞週刊》報導,依照中國民用建築設計通則規定,重要建築和高層建築主體結構的耐久年限為100年,一般建築為50到100年。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與規定的要求卻有很大的距離。建築專家擔憂這是一個規劃爆炸、建設飛速的年代,也是一個建築“短命症”流行的時代。

*短命建築 原因諸多*

因為規劃短視、設計缺陷、偷工減料,中國建築的平均壽命“50年罕見、30年普遍”,不及國際規定最低使用年限的60%。報導舉例,北京中體博物館出現綱梁斷裂重大安全隱患,從1990年建成使用到最後拆除只有15年的時間,離100年的年限要求相差甚遠。

人人節約網報導,黑龍江省建築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張廷鈺指出,由於城市規劃失誤,建築質量以及開發商人製造的問題產生了短命建築的問題。

北京一家房地產負責人表示,很多被拆除的大樓都是十幾年或20年前用計劃經濟的體制生產出來的,設計不符合現代的居住要求,用這種計價的方式做出的一些產品相對地也不符合現行市場經濟的行為。

這負責人說:“因為它的成本擺得太低,成本擺得太低,那你的所有的用料成本就相對地下降,那相對地也造成了很多豆腐渣的工程。”

金羊網一篇《何時結束“短命建築”?》的文章指出,中國建築短壽原因除了是建築本身的質量和設計不能滿足居住要求之外,另外就是城市規劃,大拆大建,為了發展經濟突出政績,政府搞形象工程,而導致大批建築被拆除。

*政績工程 資源浪費*

北京大軍經濟觀察研究所中心主任仲大軍認為,整個中國改革二十多年來,特別到了最近這些年來,“城市化”的口號被提得非常響亮。當前的政府是追求政績的政府,政府要大興土木大搞建設,有些地方政府建造奢侈豪華的辦公大樓,行政中心,造成很多的浪費。

仲大軍說:“我們要對新一波城市化運動引起警惕,不要盲目地搞城市化。你要搞城市化,要耗費大量的資源,影響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呀。”

《上海證券報》報導,對地方政府而言,建築的拆除和建設可以推動GDP增長,重複拆除和建設與地方政府對政績追逐的目標是一致的,然而造成的巨大浪費卻難以計算,同時拆建也為腐敗留下了空間。

報導還指出,建築短命不只是使用30年不到的高樓大廈,還包括其他公共基礎設施,像是設計使用50年的湖北鐘祥漢江大橋,只運行了10年就變成危橋,現在要拆除重建。

*市民:錢沒用到老百姓的實際生計*

在廣州和深圳兩地居住的一位市民表示,這兩個城市不斷的在蓋大樓,不斷的在修建馬路,讓人感覺國家真的是很有錢,但是又覺得錢沒用到老百姓的實際生計方面。

一位市民說:“就像這個街道的改造,本來好好的一條路,它今天是舖的甚麼磚,過一段時間,它又是另外一種磚,再過一段時呢,又是一種磚,就是說,花樣一直在變化。”

人人節約網援引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肇元的話說,對短命建築不採取措施,今天建成的工程在二三十年後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又將翻修或拆除重建,社會就會陷入永無休止的大建、大修、大拆和重建的怪圈之中。

*建築商走捷徑 偷工減料*

在中國從事房地產業的英國人哈里森表示,中國一些大城市許多高樓如果依照國際標準來評估,質量都不是很好,主要是因為政府和建築商缺乏良好的城市規劃和建築經驗。一些建築和基礎設施都好像是在倉促中建成的,中國國內的一些建築商因為趕工而不得不偷工減料。

哈里森說:“除非有政府人員一直在旁邊監工,否則你就可能走捷徑,因為你也是人。這種事情剛好就發生在中國,不幸的是,我們現在開始看到這種建造行為產生的後果。”

中國政府提倡“節約型社會”、“科學發展觀”以及“可持續發展”,而目前的“短命建築”現象對城市規劃、監督管理和質量保證等方面形成了一個重大考驗。

相關新聞
江澤民題字的「短命橋」由誰來買單?
神話故事:華胥氏之國
人生感悟:智者以德服人
王維洛:誰出賣了潘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