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中國城建設計」獲國際最高獎(1)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1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林達丹麥哥本哈根報導) 2006年11月,在義大利威尼斯舉辦的第十屆建築雙年展上,丹麥的名為「協同進化」(CO——EVOLUTION)的中國城市建築設計展,以其對中國四大城市:北京、上海、西安、重慶別具一格的設計,擊敗了其他49國參展者,贏得了被稱為建築業的威尼斯「金棕櫚獎」的國際最高獎——金獅獎。這是丹麥首次獲得這個建築業的國際最高獎。

在參加了九月份北京第二屆建築雙年展以後,「協同進化」中國城市建築設計展回到本國,從二零零六年十月開始,丹麥建築中心在首都哥本哈根其本部舉辦展覽,吸引了從成人到由學校老師帶領學生的大批民眾參觀。此展將一直持續到二零零七年一月底。

丹麥設計一直因它的高品位而聞名於世。在西方國家,特別是注重藝術觀感的歐洲,如果一件標有「丹麥設計」的商品,往往就是高檔品的代名詞。同樣,從十六世紀,丹麥最著名的建築大王、克里斯欣四世國王在丹麥國土上,建起了許多令丹麥人驕傲至今的輝煌建築以來,丹麥的建築業就一直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仔細聽講解的參觀人群。(大紀元)


近代,世界級的建築設計大師,如阿納‧雅可布森(Arne Jakobsen)、漢寧‧拉森(Hanning Larsen)等等,在丹麥這片小小的國土上群星燦爍。當然其中最著名的, 要數設計悉尼大歌劇院的建築師楊‧儒森(Jorn Utzon)了。

在現代社會, 丹麥建築業的發展,是以其「可持續性城市發展」的構想為特色。也就是說,在城市發展中,不僅需要新的技術,還需要新的
政策。新政策將經濟、環境、社會和文化因素整合起來,統籌規劃。

建築中心首席執行官肯特‧馬緹努森。 (大紀元)


肯特‧馬緹努森先生說:「丹麥在以前的五十年中,我們對可持續性發展在我們社會的作用,對於如何利用自然資源,對怎樣組織我們社會生活,建造城市等等,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悠久的歷史。丹麥的建築業曾經在我們社會福利模式的演變過程中起過重大作用 。」

如今的新一代建築師從世界格局出發,為了應對全球可持續性城市發展問題的挑戰,形成了丹麥建築學發展的趨勢。建築學並不僅僅是創造出色的建築物,而是應該從環境、經濟、社會和文化的角度來考慮發展的可持續性。

可持續性城市發展的問題是全球範圍都面臨的。從地理概念上講,我們都依賴於同樣的資源,受到同樣的污染困擾。而且,今天人類的生態軌跡已超出地球承載力的23%,也就是說,人類目前十二個月消耗的資源需要地球用十四個月的時間才能生出來。為了迎接全球的挑戰,我們需要跨國家、跨領域的共同協作。

首先提出這次去中國的肯特‧馬緹努森先生說:「丹麥建築業如果想要有所發展提高的話,我們就必須去面對更大的挑戰,去與那些需要我們的國家的人們接觸。因為在那裏,我們可以做出最大的努力,讓那裏的人民生活得好一些,使上百萬的人民受益。這是一件非常值得做的事。因此,我們決定去瞭解中國,去瞭解那裏在城市建設的可持續性發展情況怎樣。」

肯特‧馬緹努森先生說:我們想,在你們的國家裏,現在可能還沒有形成成熟的「可持續性發展」的城市建設理念。

就是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丹麥的年輕的建築師所組成的四個事務所,與中國四座重要的城市:北京、上海、西安、重慶, 和這四座城市的四所大學的教授、學生,組成聯合設計團隊。

肯特‧馬緹努森先生說,我們的合作效率是非常高的,僅僅化了半年的時間,我們對這四座城市的未來建設提出了獨特而富有魅力的設計方案:

1. 在北京邊緣地區設計「積極角色型」的城市。

北京岱頭地區設計模型。(丹麥建築中心提供)


2. 在山城重慶推出與大自然調和的「魔幻山群」建築群。

重慶「魔幻山群」設計模型。(丹麥建築中心提供)


3. 在古城西安城牆外建造分流旅遊人群,以保護珍貴文化遺產為宗旨的十四公里長的城市活力帶「+城牆」。

西安「+城牆」設計,圖的左邊是西安古城,右邊是由現代化設施組成的新城牆。(丹麥建築中心提供)


4. 在上海建造與中心城市便利條件媲美、但又保持其環境優勢的「車」字外形的郊區化城市。

上海郊區「車」字型城市設計。(林達攝/大紀元)


我們的設計得到了中國人民很大的關注。肯特‧馬緹努森先生說,在北京辦展時,我們印刷了自認為足夠多的介紹書,沒曾想這些書卻在一天之內銷售完。中國人民對新信息的渴求程度令人印象深刻。

中國城市發展面臨嚴峻現狀。

以酷愛自然環境、注重社會現實為根本的丹麥人,在沒有對周圍環境、社會進行深入瞭解的情況下,奢談任何項目和設計方案,都是無法想像的事。肯特‧馬緹努森先生強調說:對於我們來說,瞭解這四座城市的真實情況,非常重要。我們需要知道的是「真相」,否則就談不上嚴肅的工作和規劃。

對中國城市發展現狀的調查。(林達攝/大紀元)


對中國城市發展現狀的調查。(林達攝/大紀元)


對中國城市發展現狀的調查。(林達攝/大紀元)


丹麥的建築師與他們的合作夥伴一起,對中國現狀進行了深入的調查,他們看到了在經濟發展中的中國,面對的形勢十分嚴峻。其中主要以下幾個方面:

1. 能量消耗: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耗油大國。中國在新建築中採用與遵守高節能標準與否,到2020年將關係到其能量消耗的五分之一。作為世界第一煤炭生產國與消費國,其煤炭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35%,但是煤礦的事故死亡人數卻占世界同類死亡人數的80%。煤礦業已成為中國最致命的行業。

2. 空氣污染:全球污染最嚴重的二十個城市中,中國佔到十六個。排放引起氣候變化的碳量,占全球總量的14%,為世界第二。

3. 水資源:中國只有世界淡水資源的8%,卻要滿足世界22%人口。水資源的過度開發,造成生態資源退化。在流經城鎮的河水中,75%以上不適於飲用或漁業。而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長帶動基礎城市設施,如供水,衛生服務和處理的巨大需求。

4. 物資浪費:「沒有哪個國家曾在垃圾製造方面經歷過如此大規模、高速度的增長。」(世界銀行語)而且,中國城市垃圾只有不到20%是按照國際標準進行正確處理的。

5. 土地使用;耕地面積減少。房屋拆遷糾紛尖銳化,為了給新的城市發展騰出空間,原本的老城區正在遭到破壞,導致社會結構的瓦解。另外大量耕地被徵用,使得缺乏教育的失地農民無以生存。

6. 文化傳承:中國不可移動的歷史遺蹟超過四十萬個,三十多處被評為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世界遺產。但歷史遺蹟被擴張的城市擠壓, 保護遺產困難。

此外,他們還對教育、健康、衛生設施、城市中產階級生活方式、居住面積、交通、流動人口等各方面的社會現實問題進行了深入調查。

因此,中國的現狀向人們提出的是一個「協同進化」的課題:中國如何能在不耗盡有限資源的前提下,繼續推進人民的生活水平?

(續)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謝榮雅 工業設計得獎王
第二屆國家設計獎台南頒獎  蘇貞昌南下表揚
謝榮雅榮獲國家設計獎最佳貢獻獎
頒國家設計獎  蘇貞昌:拚「腦力與創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