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賣新聞:台灣高鐵應創安全運行實績

標籤:

【大紀元1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二十一日專電)讀賣新聞今天的社論以「台灣新幹線(高鐵)應創安全運行的實績」為題報導,台、日相關人士都盼高鐵能確立安全運行系統,高鐵的當務之急就是累積安全運行的實績,以讓消費者揮除不安。

讀賣在社論中指出,本月開始營業的台灣高鐵是日本新幹線技術首度出口到海外,車輛是以「七百型希望號」列車為基礎,最高時速為三百公里,原本台北與高雄之間需四小時以上的車程,藉由高鐵可縮短為一個小時半,配合沿線的開發等,經濟效益的發揮倍受期待。

報導說,高鐵原訂前年十月開通,但因工程大幅延宕,因此延後一年,後來又因脫軌事故等,再度延期,終於在本月正式開通營運,目前還以半價優惠價營業中,但車票重複發行、車門錯誤操作等問題續出,而且仍有一小段區間尚未開通,最近民調顯示,有七成台灣民眾表示對高鐵感到不安。

報導說,當初獲得承包台灣高鐵工程議約優先權的是德、法國等組成的歐商。一九九九年九月台灣發生大地震之後,日本新幹線具有耐強震特性之處重新受肯定,因此情勢逆轉由三井物產、三菱重工等日商共組公司得標。

結果,軌道、無線系統、自動列車控制(ATC)等系統變成日、德、法三國技術混合,日歐設計的調整費時,導致開通日大幅延宕。加上,駕駛人才的培養延遲、車班減少,皆影響到營收計畫。

從日本方面來看,原盼新幹線模式能完整輸出台灣的心願未果,因此心懷不滿,認為高鐵是「拼湊物」或「早已非新幹線」。

報導說,儘管如此,日本新幹線在台灣的經驗是下次出口商戰的寶貴資產。由於外國的需求不同,新幹線不得不順應情勢進行部分出口。目前,日本新幹線有意出口的國家為中國、俄羅斯、越南等,尤其是在大力推展高速鐵路鋪設計畫的中國,日商、歐商競爭激烈。中國的策略是先讓海外的先進技術移到中國,然後再從事自主開發。

社論中最後指出,其他的國家也希望外來的高速鐵路技術能在地化,高速鐵路變成混合型的可能性相當高,應要求引進國善盡安全責任才行。此外,日本也應避免萬一出狀況時被追究責任的局面。

相關新聞
高鐵公司:半價優惠期延至一月底
嘉義縣府要求公車捷運加強宣傳
高鐵售票程式出錯 再次發生重複劃位
中山大學楊冠雄將在高雄捷運測試排煙設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